100%

塔子溝紀略  (清)哈達清格 著

  ●目錄

  序

  凡例

  塔子溝輿圖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塔子溝紀略序

  自黃帝畫野州郡始分故雖千百年之廢邑稽古證今莫不歷歷可考惟是塔溝一廳古稱漠北向在禹貢九州之外三代以上固難深悉秦築長城此為邊外無疑漢属單于是以熱河相近有李陵蘇武舊蹟晉時燕趙尚為慕容氏等割據況邊外乎唐代契丹強盛諒非中原所有宋為大遼故地號興中州其碑碣鑿鑿可攷元則為遊牧之地耕種亦鮮至於前明自正統後僅保古北口以內而已總之歷朝雖或佔據其地不過數年間隨得隨失詎能設立輿籍以垂久遠惟我朝定鼎以來中外一統蒙民向化垂百餘年今上御極之五年設官分職建立署宇俾千古從未開闢之疆域登之版圖而體制威儀得與內地無二豈非聖德汪洋超軼乎唐虞三代之治也哉予自辛卯歲初抵斯任詢其所屬境界僉云幅■〈巾員〉五千餘里民則五方雜處未嘗不懼其民之難於訓導也逮今二載後遍歷四境竊幸田土膏腴民風淳樸躬耕聚族頗有太古風然其民誠實有餘儀文不足遂捐俸創立義學使知詩書禮樂之源又嘗披閱呈詞往往因片言牴牾逞忿一朝釀成命案皆由風氣剛勁其果敢之習有驟難消釋者因復取神道設教之意創建城隍廟以勸諭之俾知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陰陽之理斷然不爽凡此區區導民之婆心也第予才德謭陋謬膺茲土更值政務殷繁即竭耳目心思而境內之風土民情尚未深悉一切設施方多抱愧茲於公餘之暇偶集其畧紀之得若干卷畧陳大概以見我朝治化之隆千古莫逮後之考文紀獻者未必無一助云

  乾隆三十八年歲次癸巳八月  日

  哈達清格題

  ●凡例

  一是書之集也葢就其見聞而畧載之即其事分十二卷事無附會穿鑿句無新奇雅馴故不曰誌不曰記而曰略也

  一略內所載惟土默特喀喇沁敖漢奈曼諸境之事其枯崙喀爾喀二旗歸併未久且相距幾及千里並無管旗世職其事未暇搜羅考證故不載非闕也

  一建置一條弁於卷首者使知荒陬開闢之由觀者知其所自耳

  一疆域村莊凡有民人聚處者紀之其荒僻無人跡者概不載焉

  一市鎮則追溯其源使覽者知今日耕耨之地即古水草之地昔為遊牧今為樂土熙皡之象猗歟盛哉

  一諸山河道其有考據者備錄之其無考據者亦存其名內有蒙古語譯漢名者亦並列之以備參考

  一古蹟多在金遼元時僅就耳目所及者考其顛末記之後有好古者搜羅稽考而續之亦大快事也

  一寺廟必書其創始之人以見源流有自而創建者之不易也

  一廢城無所關係原可不載然口外地輿傳者猶少況既廢乎茲則覼縷載之亦將使興廢之所由來一覽可悉非無謂而云然也

  一土產即其地之所產而記之至於蠶非土產也而亦載者何葢箥籮葉土產物也而此葉無他用獨可以飼蠶是蠶之傳因葉而葉之不為棄物亦因蠶也

  一藝文之古碑今碣歷年久近不同古碑字有糢糊者悉闕之間有訛錯者亦仍其舊不為改正並書其立石年月以備考焉

  一略中佚事如藩封府第蒙民風俗旗員官級悉附錄之名曰附餘亦以供談柄云爾

  ●塔子溝輿圖

  見圖

  ●塔子溝紀略卷一

  哈達清格素齋著

  建置 【 衙署文武秩官附】

  古列侯分封食邑各據其地後世設省會置郡守牧令以司之歷代相沿由來尚矣我朝垂統百有餘年普天率土悉歸王化口外藩封盡屬版圖於是設官分職俾守土而治之誠亙古未有之盛事也因述建置始末及歷年文武秩官以弁卷首乾隆五年于遵旨查奏事案內經前督憲孫諱嘉淦題准設立塔子溝理事通判一員管理喀喇沁貝子扎薩克公兩旗命盜等案併蒙古民人互控案件盤查奸匪定為繁難要缺又設立巡檢一員捕盜千總一員均由塔子溝通判考核節制差委嗣于乾隆十三年於遵旨查奏事案內經理藩院尚書那諱延泰題奏准將奉省九關台同知裁汰而以所隸之土默特貝子貝勒兩旗併敖漢一旗歸併塔子溝通判管理復於三座塔設立理藩院司員一員管理蒙古民人交涉細事而以舊管之扎薩克公一旗改歸八溝同知管轄又於乾隆十七年奉文將奈曼一旗統歸塔子溝通判管理又于十八年于遵旨議奏事案內經欽差侍郎羅諱卜藏題奏暨總督方諱觀承題准添設三座塔巡檢一員管理土默特兩旗事務乾隆二十二年因驗審枯崙旗民人陳汝瑞扎死郭應龍一案仍歸塔子溝管理乾隆二十六年因驗審喀爾喀民人于祥毆傷車金身死一案亦歸塔子溝管轄

  塔子溝廳署

  塔子溝稅課司衙署

  塔子溝千總署

  塔子溝巡檢署

  三座塔部員署

  三座塔巡檢署

  塔子溝通判

  塔子溝巡檢

  三座塔巡檢

  捕盜千總

  經制外委

  添額設外委

  ○塔子溝廳署

  塔子溝在喀喇沁貝子境內西距熱河三百六十里於乾隆七年三月內建造各官衙署及兵丁營房等項至八年十一月告竣共准銷工料運價銀五千九百七十五兩零其原估建通判衙署大門三間儀門三間大堂三間抱廈三間左官廳一間右庫房一間二堂三間書房三間住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廚房二間馬房二間科房六間班房三間值宿兵丁房一間監房六間獄神廟一間土地祠一間後經歷任陸續捐建門房四間後羣房九間二堂耳房二間監房八間又建馬神廟一間南樓一座北房十間余於乾隆三十六年到任三十七年遵例借廉銀七百兩重加修整立有碑記

  ○塔子溝稅課司衙署

  塔子溝稅務於乾隆十四年九月初四日設立斗行經地方官征收糧稅至乾隆十八年九月初一日將稅務交八溝章京兼管派理藩院筆帖式一員駐劄塔子溝其筆帖式所居房屋奉旨交與喀喇沁扎薩克貝子瑚圖靈阿料理建造於乾隆十九年七月興工是年十月告竣計大門三間東西班房各一間二門一間東西科房各三間大堂三間住房三間東西耳房各一間東西廂房各二間西邊書房三間東邊書房前後各三間廂房二間馬房三間今已殘舊未請修理

  ○塔子溝千總署

  千總衙署在廳署之東圍牆外於乾隆八年十一月建造完竣計大門一間大堂三間住房三間廂房二間又於乾隆十二年捐建庫房二間十九年捐建科房一間耳房一間馬房一間書房三間儀門一間現俱整齊

  ○塔子溝巡檢署

  巡檢衙署在廳署西大門之內於乾隆八年十一月建造完竣計頭門一間大堂三間二堂三間住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二間科房一間班房一間現仍整齊

  ○三座塔部員署

  駐劄土默特辦事部員向來未有衙署自乾隆十三年七旗王子始捐貲建署先是部員岱通擇於三座塔南門外離城五里中山營子西北空地建造衙署一座已經告竣後部員邁拉遜蒞任以其離城窵遠諸事未便遂改建於城東塔之左仍係七旗捐建其衙署房式頭門三間東西班房各二間儀門三間東西科房各三間大堂三間東西庫房各一間二堂三間東西耳房各一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馬房三間廚房四間更房一間於乾隆十六年七月興工十七年八月告竣現今整齊

  ○三座塔巡檢署

  巡檢設於乾隆十八年六月初一日駐劄三座塔管理土默特兩旗事務其衙署地基在三座塔城內民人眾集之所撥地建造於乾隆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巡檢于世寧奉調抵任貝子部員將城東及西城牆內空地兩處令其選擇于世寧因西城空地平坦與民人聚集之處相近勘定建署其地基四至東至道南至道西至城牆北至地壟計長七十弓寬六十九弓中建衙署而東西兩旁餘地即令攢役人等自建房屋棲止辦公乾隆十九年五月十三日領帑銀五百兩於六月初八日興工八月十八日告竣其房式則頭門一間儀門一座大堂三間住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二間攢典科房二間班房一間共銷銀五百八十四兩零嗣後巡檢于世寧於住房之後捐建住房三間將原住房改為二堂又巡檢王縉蓋東廳房三間及廂房四間過廳三間於署東牆之外以備公館現今整齊

  ○塔子溝通判

  初任阿延泰正藍旗蒙古分素珠格圖佐領下人

  署任碩岱廂紅旗滿洲都統富昌佐領下人

  文岱正黃旗滿洲巴顏布佐領下人

  署任查錫納鑲黃旗蒙古都統蘇興佐領下人

  署任雅爾布正白旗滿洲鄂岱佐領下人

  署任德克精格正紅旗滿洲觀音保佐領下人

  溫平正白旗滿洲都統五雅圖佐領下人

  署任明惠鑲黃旗滿洲沙齡佐領下人

  法明鑲紅旗都五福佐領下人

  巴延福正黃旗蒙古巴扎爾佐領下人

  通古正白旗蒙古布查那佐領下人

  納齊圖鑲紅旗滿洲增壽佐領下人

  署任克色禮鑲黃旗滿洲色楞佐領下人

  圖爾炳阿正黃旗滿洲五福常佐領下人

  署任五查里正白旗滿洲明亮佐領下人

  留任圖爾炳阿

  署任常德正紅旗滿洲彭韶佐領下人

  現任清格鑲藍旗滿洲阿什泰佐領下人

  ○塔子溝巡檢

  初任孫健昌山東萊州府昌邑縣人

  侯世祥山東登州府福山縣人

  署任張維直隸深州武強縣人

  孫際澄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

  署任劉棻江南常州府武進縣人

  金曰廉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

  署任孫景曾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易東湖南長沙府湘鄉縣人

  署任鍾義聖廣東嘉應州長樂縣人

  署任趙國樞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

  署任湯三益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現任杜鳴岡廣東潮州府澄海縣人

  ○三座塔巡檢

  初任于世寧江蘇鎮江府金壇縣人

  署任王湘君江蘇常州府無錫縣人

  張慎讓山東濟南府濟陽縣人

  署任陳錦天廣東惠州府歸善縣人

  賈緝河南許州襄城縣人

  署任孫景曾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署任趙國樞紹興府山陰縣人

  江松江蘇江寧府江寧縣人

  署任陳文瀾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人

  徐釗江蘇鎮江府丹徒縣人

  署任夏熙浙江紹興府上虞縣人

  現任王縉江蘇揚州府江都縣人

  ○捕盜千總

  初任劉斌正白旗唐英佐領下人

  署任李榮先

  劉邦翰正白旗唐英佐領下人

  署任田思賢

  張士禮鑲黃旗何爾忒管領下人

  馬文直隸保定府清苑縣人

  署任張雲程河南嵩縣人

  現任劉富生保定府祁縣人

  ○經制外委

  楊守忠正白旗雲昇管領下人

  現任閻玉明山西太原府郊城縣人

  ○添額設外委

  范起文正黃旗案不管管領下人

  魏進良正白旗正偏頭管領下人

  閻玉均山西太原府郊城縣人

  郭子英山西太原府榆次縣人係乾隆三十七年新設

  塔子溝紀略卷一

  ●塔子溝紀略卷二

  哈達清格素齋著

  疆域 【 村莊賦役附】

  口外向為蒙古遊牧之所其方向里數無可考據今屬同內地視方稽里其市鎮村莊及民人賦役彙而載之亦庶可代記里皷指南車云

  塔子溝在喀喇沁左翼旗地土默特右翼旗在其東北土默特左翼在右翼之東北敖漢旗奈曼旗在土默特右翼之北東西距三百四十一里南北距一千三百六十七里自廳治東至梨樹溝邊門接錦州府寧遠州界三百五十里東南至養馬甸子之東接榆臨縣所屬之藍旗屯界三百七十五里西至南宮接八溝廳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小甸子接遷安縣所屬藍旗屯界二百六十里南至虎頭石之南接遷安縣所屬藍旗屯界三百六十七里北至三官屯之北接八溝廳所屬喀喇沁右翼旗界十五里自三官屯北一百六十里為八溝廳所屬至牛膝河復入塔子溝廳境又北至牛膝河入廳屬敖漢旗界一百八十里又北至四家兒入廳屬奈曼旗界二百五十里又北至奈曼旗北境接喀爾喀左翼旗界六百六十里自廳治東北至大城子入廳屬土點特右翼旗界一百三十里又東北至三座塔入廳屬土默特左翼旗界三百五十里又東北至彰武臺邊門接錦州府廣寧縣界六百五十五里自廳治西北至烈山梁接八溝廳屬喀喇沁右翼旗界一百里又西北至敖漢旗西北境接八溝廳屬翁牛特左翼旗界四百六十里自廳治東南至喀喇沁右翼旗貝子府一百一十里至土默特左翼旗貝勒府四百里自廳治北至敖漢管兵務王府三百一十里至敖漢管旗務王府四百五十里自廳治北至奈曼王府七百五十里東北至枯崙地方八百餘里至喀爾喀地方七百餘里至三座塔二百八十里自廳治至熱河行宮三百六十里

  村莊

  賦役

  ○村莊

  大鹿溝在廳治正東距塔三十里東至

  大城子四十里東至

  赤里赤三十里東至

  鐵溝二十里東南至

  五道嶺七十里東南至

  玲瓏塔十五里東南至

  過梁溝三十里東南至

  蠻子八家二十里東南至

  楊樹溝四十里東南至

  頭道灣三十里東南至

  箥箕兒二十里東南至

  海亭二十五里東南至

  小營子三十里東南至

  香爐山九十里正東至

  十道營一百四十里正南至

  科兒里四十里正南至

  紗帽廠二十里正南至

  楊樹灣二十里正南至

  葫蘆素台二十五里正南至

  海石嶺即青石嶺二十五里正南至

  馬廠四十里正南至

  養馬甸子五十里正南至

  青山嶺九十里

  右係塔子溝東境在喀喇沁左翼旗地

  塔子底下在廳治正西二十里正西至

  宋家嶂子十里正西至

  喇嘛嶂子十里設有墩汛正西至

  雙廟十五里正西至

  北宮三十里設有營汛

  右係塔子溝西境在喀喇沁左翼旗地

  五官營子在廳治正南十里正南至

  黃金帶五十里西南至

  茶棚三十里西南至

  刀兒四十里西南至

  大甸子四十里西南至

  小甸子十里東北至

  哈巴箐八十里正南至

  三台六十里正南至

  平房兒十里正南至

  奈瑪營三十里正南至

  白牛群二十里正南至

  虎頭石二十里正南至

  小蒜溝七十里正南至

  舍楞溝四十里正南至

  龜石嶺四十里正南至

  孤橋子一百七十里正南至

  土心塔三十里

  右係塔子溝南境在喀喇沁左翼旗地

  三官營在廳治正北十五里正北至

  朱里科五里西北至

  小城子十里西北至

  熱水湯三十里

  右係塔子溝北境在喀喇沁左翼旗地以上俱係喀喇沁旗所管

  三座塔在廳治東北二百八十里正東至

  賈家嶂子六十五里東南至

  草營溝即減草溝十五里東南至

  炒米甸二十里東南至

  朝陽寺二十里東南至

  中山營八十里東南至

  凳子溝二十里東南至

  小木耳頭十五里東南至

  大木耳頭二十里東南至

  舊燒鍋二十五里東南至

  五十家子十五里東南至

  二十家子二十里東南至

  黃土坎二十里東南至

  雲蒙山三十里東南至

  二道溝二十里東南至

  孟良塔十里東南至

  五頂山十里東南至

  東姑子營十五里東南至

  口北營六十五里東南至

  羊山八十里東南至

  荒地四十里東南至

  六家兒二十里東南至

  哨虎營五十五里東南至

  鷂兒營十里東南至

  岔布袋溝二十五里東南至

  寡婦營四十五里東南至

  水泉子四十五里東南至

  牛糞洞三十五里東南至

  三官營三十里東南至

  爛泥塘七十五里東南至

  臥佛寺二十里東南至

  噶■〈口义〉二十里東南至

  平房兒二十五里東南至

  木頭城二十五里東南至

  土里根三十里東南至

  哈拉台吉營四十五里東南至

  三家兒二十里東南至

  波羅台溝二十里東北至

  興古台三十里東北至

  康家屯十五里東北至

  七道泉五十里東北至

  鐵匠爐十里東北至

  穿心店十里東北至

  大青溝子十五里東北至

  甯家嶂子二十里東北至

  黃金大垻二十里東北至

  西姑子營五十五里東北至

  孤山子三十里東北至

  旱龍台三十里東北至

  駱駝溝三十里東北至

  十家子六十里東北至

  塔拉閣兒十五里東北至

  西莊頭營子二十五里東北至

  波羅赤三十里東北至

  西烏梁蘇台二十里東北至

  東烏梁蘇台二十里東北至

  白鷂兒四十五里東北至

  桃花圖十五里東北至

  榆樹林五十里東北至

  四角板二十里東北至

  蒙古營三十五里東北至

  玉喇嘛寺三十里東北至

  東莊頭營八十五里東北至

  十里鋪十里東北至

  長板營十里東北至

  大碾上十里東北至

  岡岡兒五十里東北至

  窰匠屯四十五里東北至

  古里古台二十五里東北至

  八郎營三十里

  右係塔子溝東北境在土默特右翼旗地以上俱係土默特旗所管

  窰上屯去廳治五百里東北至

  台吉營六十里東北至

  丹赤喇嘛寺一百五十里東北至

  蓮花山二十里東北至

  馬家屯五十里東北至

  短截山一百六十里東北至

  高高蘇台五十里東北至

  臥佛寺一百一十五里東北至

  白窰兒二十里東北至

  三家兒二十里東北至

  貝勒營四十里東北至

  敖保兒六十里東北至

  湯頭廟七十里東北至

  石灰窰二百八十里東北至

  岡溝一百里東北至

  轉經兒二百七十里東北至

  二道營二百六十里東北至

  山根五十里東北至

  太吉營一百六十里東北至

  乾河子五十里東北至

  大來營六十里

  右係塔子溝東北境在土默特右翼旗地以上俱係東土默特所管

  博羅科去廳治三百三十里正北至

  奈林閣兒一百里正北至

  沒開店十五里正北至

  熱水湯二十里正北至

  牛膝河屯三十五里正北至

  四家兒二十里正北至

  科里圖三十里正北至

  哆羅衚衕一百里正北至

  嗎呢罕十五里正北至

  長閣兒十五里正北至

  南舍拉虎二十里正北至

  分水嶺十五里正北至

  扣克琴三十里正北至

  罕兒奈二十里正北至

  劉家屯四十里正北至

  西克立代三十里東北至

  鐵匠營三十里東北至

  東克立代十五里東北至

  台吉河洛二十里東北至

  扯羅城六十里東北至

  八夕里河五十里東北至

  北舍拉虎三十里東北至

  接拉巴溝三十里東北至

  蘇金二十里東北至

  噶■〈口义〉兒二十里東北至

  馬唐營二百一十里東北至

  箇箇招三十里正北至

  王子廟五十里正北至

  阿拉赤賴三十里正北至

  烏蘭岡嘎六十里

  右係塔子溝最西北境在敖漢旗地以上係敖漢旗所管

  二里圖去廳治東北四百二十里至

  那森溝三十里東北至

  梅勒溝三十里東北至

  哈什圖三十五里東北至

  敖保溝四十里東北至

  四里代屯五十五里東北至

  阿拉超溝十五里東北至

  沙洛甸子二十里東北至

  烏梁蘇台五十里東北至

  娥眉根一百三十里東北至

  崐都嶺一百五里東北至

  五十家子八十里東北至

  蒿立圖一百五十里東北至

  奈林閣兒九十里東北至石牌兒七十里

  右係塔子溝最北境在奈曼旗境係奈曼旗所管以上各村莊俱係民人耕種貿易聚處之地

  ○賦役

  塔子溝境治昔本蒙古藩封徵逐水草康熙年間始闢土地樹藝百穀佃民交租而無賦惟出易時取斗稅耳其流寓者土默特有賦丁九百八十七人人納銀二錢加耗十分之一人數每歲減而不增其餘戶口數百萬移徙無定未設牌籍俱免力役之徵焉

  塔子溝紀略卷二

  ●塔子溝紀略卷三

  哈達清格素齋著

  市鎮 【 留養局附】

  古云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是地因人聚而市鎮名市鎮名而貿易集焉商賈出焉塔子溝三座塔前此皆為荒陬自設治後人皆雲集而為市鎮矣第四方輻輳其中有客寄邊陲窮無所倚者則設留養局以資存恤故紀市鎮併附錄之

  塔子溝

  三座塔

  留養局

  ○塔子溝

  塔子溝在喀喇沁貝子境內西距熱河三百六十里本無城郭村堡自乾隆六年設立通判因擇其地勢平坦山環四面水繞左右民居之可耕可溉且因其二十里外向有古塔遂名塔子溝焉至乾隆七年建衙署設街道四方商賈始雲集而成巨鎮廳署駐劄處所方圍十里街衢六道其東西長二里闊五丈東通奉省西通熱河其南北長三里闊五丈南通遷邑北通翁牛特旗又有建昌街遵化街蓋以民人聚處多在此間因以名之

  ○三座塔

  三座塔在土默特貝子旗境內即契丹柳城興中府左披鳳凰山右披狼山前履大淩河紆迥相向自西南而趨于東北山環水繞于平原之中築土為城高六丈東長八百六十丈西長八百三十五丈南亙四百十一丈北亙五百十丈計地十四里因雨沖水刷參差不整其塔則自契丹太平九年柳城人梁氏二僧所建東塔倒壞僅存其基南塔北塔尚存其形勢則商民八十餘家在南塔之北北塔之南群聚一隅而新設部員巡檢衙署皆建其地今時寄寓耕種貿易者更倍於前矣本朝初年三座塔城內荊榛滿地狼虎群遊自喇嘛綽爾濟卜地建寺於城內於是漸有人烟彼時三塔具在遂呼為三座塔云初不知其為興中府城也迨後種地民人於東塔前掘得石牌一塊兩面具有碑文前係遼而後係元首載興中名目並有柳城人之語因以知今之三座塔即古之柳城興中府也

  ○留養局

  留養局在塔子溝關帝廟之東乾隆二十年奉憲勸捐建局維時通判通古首先倡捐文武各員及士庶商賈尠不量力捐輸共成善舉遂得于建局之外存銀四百以其息為冬月貧民養費迄今委官董理利實普焉三座塔東門外亦設一局生息銀七百五十兩即委巡檢經理

  塔子溝紀略卷三

  ●塔子溝紀略卷四

  哈達清格素齋著

  諸山

  天下之名山載在典籍者不可勝紀口外重巒疊嶂週環無際稽其有名可考而知者得一百六十七焉因悉以載之見造化之廣宇宙之大即邊陲絕域亦未嘗無名山云

  山名

  ○山名

  月華山在塔子溝東北六十里

  長壽山在塔子溝東北六十里

  雲蒙山在塔子溝南五十里

  金黃山在塔子溝東南三十五里

  古槐山在三座塔南六十里

  槐樹洞在三座塔南六十里

  千佛洞在三座塔南七十里

  羊山在三座塔南一百二十里

  黑山在三座塔南一百二十里

  興隆山在三座塔東十里

  思及山在三座塔東北十里

  巴顏朱爾克山在塔子溝東南一百一十里漢名影壁山在喀喇沁貝子府前係喀喇沁左翼所居處

  布古圖山在塔子溝境內喀喇沁左翼東三十里漢名白鹿山

  蘇台哈喇山東四十里漢名柏樹山

  邁喇阿布察山東南五里

  塔本嶺東南三十里

  紗帽嶺東南五十里

  噶海圖博羅山東南五十六里

  伯爾克喀喇山東南八十里

  博羅山東南一百二十里

  西喀喇達圖山南五里

  漠惠圖嶺南三十里

  額類嶺南七十里

  托和喀喇山南七十里

  和羅伯楚特南七十里漢名瑞雲山

  鎚山南九十里

  塔木陀羅海山南一百里漢名五鳳山

  韋蘇圖山西南四十里漢名樺山

  陀蘇圖喀喇山西五里

  庫圖克圖喀喇山西三十里

  僧吉圖山西四十里

  旃台喀喇山西五十里一名峽克圖山

  長嶺西八十五里

  淘金圖喀喇山西一百四十里

  額倫碧老嶺西一百四十里

  固沁哈伯齊爾谷西一百四十里

  察爾契山西一百三十里一名蒙庫雷山

  鴻吉岱山西北六十里一名哈伯他海山一名伊滿碩倫山

  巴顏烏蘭山西北七十里一名布呼察爾山漢名大赤山

  巴顏察罕山西北八十里一名納黑特山漢名大白山

  庫葛會山西北一百四十里

  達漢邵隆山北十里今漢名騮山

  博羅特爾格山北二十七里漢名車輪山

  弓稍山北四十里漢名弩山

  齊巴噶圖山北七十五里漢名棗山

  哈達圖陀羅海山北九十里

  烏蘭哈達圖山北一百里一名西喇呼峰

  哈爾渾莫克阿馬爾几山北一百里漢名溫泉北山

  海他哈山在三座塔東北二百八十里漢名旱龍潭山係土默特左翼所居處

  烏納格圖山在塔子溝境內土默特左翼東南三十里

  蘇巴爾噶圖山東南六十里漢名石塔山

  和爾博勒金山東南七十里漢名七金山

  烏拉布爾圖山東南八十里

  刻特俄爾和碩山南十里漢名達離山

  伊馬圖山南三十里漢名羖羊山

  古爾班溫都山西南四十里

  摩衣達摩山西十三里

  博羅蒙魁山西七十里漢名青金山

  漠惠博羅山西北四十八里漢名青蛇山

  邵圖喀喇山西北五十里漢名黑山

  邁達里山西北六十里漢名彌勒山

  齊老山西北八十里漢名石峰喀喇陀羅海山西北一百里漢名黑頂山

  淘金圖山北五里

  布爾漢嶺北八里漢名盤道嶺

  伊克翁山北三十里

  巴漢翁山北四十里

  台吉圖山北四十里

  巴顏花山在三座塔東北五里漢名大華山係土默特右翼所居處

  塔本陀羅海山在塔子溝境內土默特右翼東四里漢名五鳳山

  蓮花山東六十里

  翁額勒庫山東八十里漢名麝香山

  蘇巴爾漢岡東九十里漢名石塔岡

  花陀羅海山東九十里

  喀喇七靈山東南八十里

  台土山南五里

  蘇巴爾噶圖山南三十里漢名平山一名神應山

  駐龍峪南三十里

  哈札噶爾山南六十里

  阿爾札噶爾山南七十里

  烏蘭峰山南九十里

  圖魯克台山西南一百二十里

  庫里野圖山西南一百五十里漢名道場山

  卓常吉爾山西南二百里

  韋蘇圖喀喇山西南二百里

  明安喀喇山西南二百二十里

  巴顏朱普克山西南二百五十里漢名牛心山

  古爾班巴爾罕山西三十里漢名三塔山

  喀喇托和多山西六十里漢名釜山

  博羅和碩山西九十五里漢名青山

  兆馨喀喇山西一百里漢名鳳凰山

  博羅齊烏蘭峰西一百里

  齊巴噶圖喀喇山西一百二十里漢名棗山

  查伯齊克森噶查山西一百五十里漢名杜山

  哈伯他海花山西一百八十里

  蘇巴爾噶圖和碩山西一百八十里漢名石塔峰山

  騰格里蒙克山西三百里漢名天保山

  哈達圖喀喇和邵山西二百里

  瑪尼圖山西北七十里漢名鐵幡桿山

  溫都爾散花山西北七十五里漢名香高山

  布祿爾喀喇山西北一百二十里

  胡什哈圖喀喇山西北一百八十里漢名栗山

  多倫和爾賀山北六十里漢名七寶山

  喀爾牽山北一百里漢名錦屏山

  回賀爾山北一百里

  綽農圖山北一百一十里漢名狼山

  烏蘭山東北六十里漢名赤山

  席拉得伯僧山東北九十里漢名馬鞭山

  額色賀爾波山東北九十里

  博羅會波洛濕都爾山東北一百二十里

  烏里雅蘇台山東北一百三十里漢名楊山

  韋蘇嶺在塔子溝西北一百八十里漢名青鸞嶺

  烽台山在三座塔東南七十里一名柏山

  鳳凰山在塔子溝東南二十里

  古爾班噶爾圖山在塔子溝北六里漢名鼎足山係敖漢郡王所居處

  哈達圖陀羅海山在塔子溝境內敖漢旗東十五里

  席拉虎塔蘇爾海勒蘇岡東六十里

  巴爾吉陀羅海山東南五十里

  察罕齊老台山東南七十里漢名白石山

  納巴達孫山東南七十里

  布古圖山東南九十五里漢名白鹿山

  哈洛納山東南一百里

  巴顏布喇噶察木山東南一百一十里漢名富泉山

  騰格里克山西三十里漢名天山

  烘郭爾鄂博山南四十五里

  鄂博圖山南五十里

  敖爾幾爾喀喇山南六十里漢名盤道山

  巴哈伊瑪圖山南一百一十里漢名小蟠羊山

  伊克伊瑪圖山南一百二十里漢名大蟠羊山

  庫呼車爾山南一百三十里

  齊老台嶺南二百里

  韋布爾漢山西南九十五里

  哈畢爾漢山西南一百二十里

  庫里野圖山西南一百三十里漢名道場山

  烏蘭貝科克山西南一百三十里

  庫爾奇勒山西南一百五十五里

  僧吉陀羅海山西七十里

  昂噶金山西七十里

  必柳台山西九十里

  庫特爾山西九十里

  庫楞布哈山西九十里漢名紫陽山

  哈巴他海山西九十五里

  巴顏達禮山西一百里

  阿哈拉圖山西一百里

  多偏嶺西一百里漢名七嶺

  朱祿克山西一百里

  齊巴噶山西一百里漢名棗山

  巴雅海山西北六十里

  阿爾楚賴得勒素岡北三十五里

  鄂達博羅山北四十五里漢名寬山

  噶察喀喇山北六十里

  碧齊克圖烏蘭峰北七十里

  邵龍陀羅海山北七十里

  兆虎圖察罕陀羅海山北七十里

  達爾達額勒素岡東北五十里

  阿里瑪圖谷東北七十里漢名梨谷

  庫爾奇勒峰東北七十五里

  古爾班拉虎山在塔子溝境內奈曼旗東南五十里

  巴顏喀喇山東南八十里漢名大黑山

  烏蘭峰東南一百里

  博羅惠博羅溫都爾山東南一百四十里

  塔本陀羅海山南五十五里漢名五鳳山

  瑪尼喀喇山南一百二十里

  布古圖山西南八十里漢名鹿山

  席喇虎他蘇爾海岡西五十五里

  哈納察罕岡北一百里

  哈納岡東北八十五里

  塔子溝紀略卷四

  ●塔子溝紀略卷五

  哈達清格素齋著

  河道

  夫河道之流通迺天地之血脈斷未有其來無本而其注無歸者也塔屬河道前無可稽今細為體訪凡有發源匯歸之處者皆縷晰而載之其不可考者亦存其名俾覽斯略者知天地之脈所流通無往弗屆耳

  有考河道

  無考河道

  ○有考河道

  青龍河自八溝廳札薩克公旗段渡山發源距塔子溝九十里由塔子溝西南三十家子南流至桃林口入邊

  森吉圖河由塔子溝西南一百二十里窟窿山下發源由山嘴子至平房兒經流會入大淩河

  蘇巴爾噶河由塔子溝止西三十里發源經五官營子會入大淩河

  呵喇善河由塔子溝西北四十里熱水湯發源流至東南接各郎營子歸大淩河距塔子溝八十里

  土爾根河由塔子溝正北發源經奈曼入土默特會入大淩 河

  大淩河發源于塔子溝正南土心塔二百二十里共行一百一十里至■〈牜奔〉牛營子又行五十里至喀喇沁貝子府又行七十里至三臺小營又自水泉子發源流十八里至塔子溝廳署南又自喀喇沁貝子旗三官營子發源流十五里至塔子溝署南二水會歸一處東流七十里至大城子又行七十里至三臺小營三水會入一處流六十里入土默特貝子旗木頭城子又行一百三十里至三座塔西又行一百八十里至九關臺門入義州邊界其界距塔子溝四百四十里

  古都河由塔子溝東南二百里金廠溝發源距塔子溝二百八十里歸入大 河距塔子溝東北三百里

  寨河即遼河發源在八溝廳屬之翁牛特旗赤巴哈河紹地方流老入塔子溝正北塔屬之敖漢旗陳包子板距塔子溝三百七十里行七十里至敖漢旗王府又行六十里歸入響水仍入八溝廳屬之翁牛特旗其邊界距塔子溝五百六十里

  什巴爾臺河漢名爛泥塘子在塔子溝正東四百三十里發源會入北土河

  戈爾庫爾臺河在塔子溝正東四百四十里會入北土河

  北土河由蒙古土里根河發源會入大淩河

  喀喇托和多泉漢名黑鍋由塔子溝正東三百里發源會入古都河入大淩河

  涼水河由塔子冷泉發源會入大淩河距塔子溝東北三百里

  冷泉在塔子溝正東二百七十里歸入涼水河會入大淩河距塔子溝三百二十里

  哈柳圖河漢名水獺河在塔子溝正東三百八十里會入小淩河

  小淩河由塔子溝正南二百里牛糞洞子發源歸奉天錦縣入海

  波羅臺溝河發源于塔子溝正北敖漢牛夕河屯一百八十里南流一百里歸入大淩河

  響水發源處在八溝廳屬之五虎馬梁二河流九十里至奈曼而入於海其邊界距塔子溝五百六十里

  巴溪里河由塔子溝東北敖漢旗瑪尼汗發源經奈曼旗歸入沙地距塔子溝四百里

  伊瑪圖河在塔子溝東北敖漢旗老貝子墳旁發源流不及三四里入于沙地距塔子溝三百里

  瑪尼汗泉由塔子溝東北敖漢旗小四家兒發源流不及三四里歸入巴溪里河距塔子溝三百五十里

  尼楚渾泉源出塔子溝敖漢旗東北喇嘛廟前發源由土默特波羅臺溝經流歸入大淩河距塔子溝二百里

  崑都倫喀喇烏蘇泉漢名黑水泉由塔子溝東北發源流不及半里歸入老河距塔子溝六百里

  塔子溝三小河一發源于塔子溝正東山上有清泉流而為小河又去塔子溝十五里發源者為西小河又一河由塔子溝西二十里舖發源以上三河俱至塔子溝街南會合一處東行七十里至大城子歸入大淩河又塔子溝南去六十里黃金帶發源有小河一道流七十五里至哈巴溪歸入大河又塔子溝東去七十里梅勒素臺發源有小河一道流三十里至香磨入大河以上二水亦至大城子歸入大淩河

  扣克河自塔子溝正北有河一道不知其發源所自由奈曼行一百三十五里入土默特歸入土里根河舍拉干河發源在塔子溝屬舍楞營子至南平地上流五里由查濟爾臺河會入土里根河

  查濟爾臺河發源在塔子溝東土默特貝子旗境內有水泉自南北流至土里根河

  土里根河係扣克河舍拉干河查濟爾臺河三水會合南流一百一十里歸大淩河黑城子小河發源在塔子溝正東烏蘇土魯營子三百六十里南流七十里歸入土里根河

  霸氣河發源在塔子溝正北敖漢旗長稿兒北流至奈曼歸老河而入於海

  泥濼漢名涼水泉蒙古名什巴爾臺源出喀喇沁左翼在塔子溝東南二百里湯溝流四十里歸入混流水又入青龍河湯圖河源出遷安縣藍旗水溝發源處離塔子溝二百里流至石柱子會入青龍河距塔子溝一百七十里

  賽音臺河漢名三臺河源出牛營子去六十里歸入大淩河距塔子溝正南三百里

  清水河源出混流水流至弓長曼二十里入青龍河距塔子溝一百六十里

  漢惠圖河入遂濟河源出小楊樹溝流二十里歸入大淩河距塔子溝一百三十里

  胡蘆巴楚特河漢名葫蘆素河在塔子溝東南一百七十里流至韓家屯二百二十里入遂濟河

  額類河在塔子溝東南一百四十里源出五道嶺流一百里歸入白石嘴門經寧遠州界入海

  四道溝河由塔子溝東南二百八十里發源歸入遂濟河距塔子溝二百四十里

  他奔泉入遂濟河發源于塔子溝東南一百四十里東南流三十里至白塔入河

  遂濟河漢名六股河源出喀喇沁貝子旗毛頭泊水溝會入漢惠圖等河入錦州白石嘴門而入於海

  ○無考河道

  和爾圖河     布勒圖河

  烏哈爾溫泉    布爾哈蘇臺河

  卓素河      巴圖察罕河

  楊河       察罕河

  崑齊七老河    翁勒額庫河

  西喇塔拉河    木壘河

  屯圖河      烏馨河

  蘇爾哲河     烏克爾七老泉

  庫崑河      烏納蘇臺河

  阿哈里河     姚英河

  蘇巴爾噶圖河   七老臺河

  杜母達納林泉   烏里達扎哈納林泉

  庫爾奇勒泉    惠圖扎哈納里特泉

  白土河      察罕泉

  查木哈克泉    古爾板和爾圖泉

  塔子溝紀略卷五

  ●塔子溝紀略卷六

  哈達清格素齋著

  古蹟

  內地名勝之區有親歷者有傳聞者不可枚舉塔屬地方遼闊水草遊牧向無傳焉然此乃金遼元時三衞之地歷有年所豈無遺跡因採其可考可據者而錄之為後來稽古者之一助云

  鳳凰山

  狼山

  柏山

  玄羊山

  哈拉桃花圖

  青鸞嶺

  黑山嘴

  大城子

  黃河灘黑城子

  魚兒石

  熱水湯泉

  雲山洞

  朝陽寺

  虎頭石

  毛頭大垻

  蒿子溝

  鐵溝

  大鹿溝大營子

  小城子

  金黃山

  礦洞

  興中州地基

  太湖石

  朝陽洞

  麒麟山聞仙洞

  羊山屯

  小塔子溝

  雲蒙山盛水寺

  孟良塔

  槐樹洞

  槐山洞

  千佛洞

  五佛堂

  ○鳳凰山

  三座塔城東有山高峰插雲自三座塔越大淩河而至山下二十里南至華生章京營子三十里北至長板營子南溝四十一里東至登子溝五里方圓計九十餘里山之西南有止水塔一座半山之中有大塔一座山頂有小塔一座小塔左右有兩高峰建塔之峰其形少伏數十里之外望其左右兩峰如鳳兩翼中峰微伏有塔聳起如鳳昂首者然因名為鳳凰山

  ○狼山

  狼山在三座塔西北離城十里東至他拉閣五里北至鐵匠營子五里西至黑山嘴十二里山頂舊有半截塔山坡有金時所建蓋三學寺地基一段南北長十五丈東西長十五尺廟宇全無荊榛滿地僅存大定七年舊碑而已

  ○柏山

  鳳凰山迤南五十里有柏山鬱盤峻極迴環一十六峰方圓四十餘里詢之老人云曾聞此山有大柏樹數株因以名山其樹向被蒙古砍伐無存山頂四面有舊築城基城垛并礮臺舊址半山之中有廢房牆垣規模宏廓溪徑幽深前存古井一圍後存大遼興中府安德州創建靈巖寺石碑一塊考之則乾統八年所建其碑文有峰台山四面隙地及北連龍岫前仰郡城之句以是知今之柏山即古之峰台今之鳳凰山即古之龍岫也

  ○玄羊山

  三座塔南去一百二十里為玄羊山高峰插雲深谷無際訪之故老僉稱此山素多黑羊因物命名遂稱為玄羊山樹木叢茂虎豹成群先是道人劉太華建菴一區僅可棲身日積月累遂增建為靈佑宮殿宇廊廡規模宏壯并有碑以紀其事

  ○哈拉桃花圖

  三座塔東北距城四十里平陽之中有山壁立自下而上五里餘圍圓則十六里其山頂平坦處東西南北各長十丈中有古塔一座人謂山上有大鐵鍋一口面寬丈許側埋于山鍋口半露形如新月或隱或現出沒無常又謂鍋在塔下有塔覆壓人不能見蒙古以鍋為桃花黑為哈拉因山有黑鍋故名為哈拉桃花圖及詢之附近蒙民見之者為誰僉曰無有此不過眾人之神其說耳塔傍有斷碑兩截字多模糊尚存有重修金山神廟數字年月皆無可考而山勢之巍然在望宛若金山壁立于揚子江云

  ○青鸞嶺

  三座塔西北八十里至黃金大垻山路險峻亂石嶙峋嶺之東係土默特貝子旗所轄嶺之西係敖漢王子地方山頂有元順帝元統三年平治道塗碑記上載青鸞嶺字樣蒙古以嶺崎嶇遂名黃金大垻

  ○黑山嘴

  黑山嘴在三座塔之西距城二十里遠望山色似墨因名黑山半山之中有石洞洞口寬四尺高六尺內寬三丈長三丈中有水泉南北寬三尺東西寬四尺水深二尺康熙年間蒙民十餘里外皆飲此水寒暑殊無增減及後洞上腐石剝落人不敢入至今水深如故山嘴之下西北五里有土城舊基一座東西長八十五丈南北寬八十五丈五尺四面皆有門基舊形今為民人烟圃矣

  ○大城子

  降魔寺東去二里距塔子溝七十里至大城子昔年初有人烟時樹木成林狼虎群聚蒙古砍伐樹木柴薪四圍堆積如城以禦狼虎而人居其中蒙古名為一客河屯民人呼為大城子東北里許舊有土城基址東西長一百三十五丈南北長二百丈方圓幾及四里土城之西大城子東有大小兩塔塔之西北有廟基一處古碑一座首載利州精嚴禪寺蓋公和尚行狀銘後書承安五年八月立石係金章宗時所建又天成觀前古碑一座首載利州長壽山係元順帝至元二十四年所建是土城舊基即古之利州城也碑之西又一小塔上有融菴和尚靈塔字樣至今民人有呼大城子為小三座塔者

  ○黃河灘黑城子

  莊頭營子東去五里至黃河灘西距塔子溝二百里東距三座塔一百里有古城基址東西長二百七十丈南北長三百六十丈方圓七里有餘城內兩土阜似屬古塚遍地坑窪不種不植詢之蒙民僉稱十餘年前附近蒙古居民多在城內舊房基處刨挖磚石亦有掘得他物者維時附近之家歲有火災蒙民居住不安地主台吉俄木河圖延請番僧善堪輿者問以歲歲失火之故番僧云掘動古基故遭回祿從此禁止動土于城內高阜之處壘石七堆每年五月初五六月初六台吉率眾蒙古宰牛祭禱至今永無火患其城內僅存碑首一塊上有加號碑陰之記六字城西北山坡有古塔一座高十七層圍圓十二丈塔下又小塔一座高七層圍圓四丈城北道傍有六角石柱一塊高三尺圍圓三尺三寸北面一角有慈悲心陀羅尼六字餘字皆模糊矣

  ○魚兒石

  塔子溝西北二十五里有村名西北地四面皆山村北五里山之麓掘地尺餘可得魚兒石其色或青或黃俱係石片參差磊落約長尺餘或七八寸寬三四寸至五六寸不等其厚者可揭為二三層面上俱魚形隱躍如繪先是民人因掘得石遠近傳聞好事者往往恣意掘取今其石遂不可多得及考此石出自何年傳之何人迄無知者間有所得不過寬長僅二三寸絕無盈尺者細閱其石上魚形大小不一其鱗刺皆可剝落再剝仍為石矣揆其理乃魚當山水驟漲時隨流入沙漬中水退急而魚不能去遂夾於中久而成片並非從內而生所以層層皆有而不能深透石中與大理石之天工奇巧固迥別矣

  ○熱水湯泉

  塔子溝西北三十里有熱水湯泉在平地之上其泉晝夜源源不絕泉眼六處冬夏溫熱遠近蒙古民人藉以洗濯詢之耆老咸稱濯此泉水可以祛痼疾療瘡疥健精神是以附近蒙古于湯泉之上建板房數間以為休沐之所

  ○雲山洞

  窟窿山南去一百九十里距塔子溝三百七十里有雲山洞洞在山腰有五大洞其北第一洞面寬二丈五尺高一丈五尺至二丈不等進深四丈中供佛像洞內石色五彩玲瓏洞後又有一小洞寬五尺高五尺進深六尺地下石色猶如黑磁洞上石色無異白土秉燭視之或似獸形或似人形或似花木形種種不一頗為奇異第二洞面寬五尺高三尺五寸進深二丈洞內有四小洞其前兩小洞皆堵塞不得入其後兩小洞曲躬可進亦有丈許石皆黃色視之亦似成形第三洞面寬一丈五尺高一丈進深一丈一尺係喇嘛居住之所第四洞面寬七尺高五尺進深七尺第五洞面寬五尺高七尺進深六尺此兩洞上下相連皆喇嘛居住之所洞前東面經堂三間北面經堂兩間南坡下有一水泉方圓二尺水流不竭水泉之北相去二里又一洞面寬五尺高四尺進深六尺內有石佛背立山之西坡有元順帝至正七年五月所立古碑中有瑞靈山天一洞之語今呼為雲山洞似猶有古意存焉

  ○朝陽寺

  塔子溝西南四十里有無名山山腰中有石洞洞口高一丈寬一丈深五丈僧人供佛像于洞中建草房兩間于洞外以洞口向陽遂呼為朝陽洞

  ○虎頭石

  塔子溝西南一百六十里曠野中有立石一塊高二丈圍圓三丈有奇其色黃黑相錯形若虎頭遂名虎頭石

  ○毛頭大垻

  塔子溝南去一百六十里至毛頭大垻有古碑一塊其小字皆模糊尚存為報皇恩盤嶺義院六州河橋道邑特建碑記十八大字其年月則無可考

  ○蒿子溝

  塔子溝東南一百八十里距毛頭大垻二十里有古碑一塊上載福興山院藏經碑記後有天祐年間數字其餘皆模糊不辨知為西遼天祐時所建

  ○鐵溝

  塔子溝東去一百二十里至鐵溝環溝皆山山腰中有兩洞相連東洞高七尺寬八尺深七丈三尺內供正坐石佛一尊西洞高一丈二尺闊一丈四尺深二丈二尺內供傍坐石佛一尊洞下平地中有井一圍深丈餘附近居民多取水于此

  ○大鹿溝大營子

  塔子溝東北三十里至大鹿溝大營子昔年溝內常有大鹿羣行因以名焉營北土山之中有羅卜僧格楞喇嘛于雍正七年募建廟宇一座後殿三間東西禪房各三間前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耳房各一間山門三間自取名為聖喜寺

  ○小城子

  塔子溝東北六十五里為小城子因東去五里有大城子之名故名此為小城子西南去四里有長壽山喇嘛洞先是晨貝格楞喇嘛來此山蓋小廟一間草房三間山有小穴遂稱為喇嘛洞其山凹之中舊存古牌一塊內有明昌元年承安三年列於長壽山懸壁之中等語是以知山名長壽而碑則為金章宗丙辰年所建也

  ○金黃山

  塔子溝東南三十五里至金黃山遠觀山色如金黃因以名之圍圓計七十里山上有石洞一處寬八尺進深一丈喇嘛羅卜僧於乾隆十年間即山洞建觀音殿一間洞外兩旁各建住屋二間洞口西南相距不及一里石縫中有水長流冬夏不絕亦無增減

  ○礦洞

  塔子溝東南二百五十里至青石嶺嶺上有鉛洞硫黃洞各一處久奉禁堵塞

  三座塔東北一百三十里至洞子溝無名山上有大小洞口七處久經堵塞不得入其中何物並有無古蹟概不可知矣東北一百二十里至黑山溝無名山上有洞口一處久經堵塞不復可考

  三座塔東北六十里至水泉溝四家兒無名山上有洞口一處亦久堵塞不知所產

  三座塔西南一百三十里至哈拉圖溝有柏山山上洞口一處詢之附近居民云十餘年前有開此洞者但聞硫黃氣味亦未見有硫黃現亦堵塞

  三座塔南去一百五十里至五頂山因山有五峰頭遂名之曰五頂山山上有大小洞口三處久經堵塞亦不知所產

  三座塔西南一百九十里至密雲溝無名山上有大小洞口五處久經堵塞不得入

  三塔塔西南一百七十里至招蘇溝南山上有大小洞口三處久經堵塞不知所產

  三座塔東北一百三十里至黑山溝無名山上有洞口二處亦久經堵塞

  三座塔北去一百二十里至金廠溝無名山上有大小洞七處詢之附近居民云向聞洞中產鉛今已久奉禁塞

  三座塔北去一百二十里至駱駝山溝無名山上有洞口二處圍圓俱有八尺深而無底無人敢入

  三座塔西北七十里至哈拉海溝東山上有大小洞口十八處俱經堵塞不知所產

  三座塔西北六十里至蝴蝶溝北山上有洞口二處亦久已堵塞

  三座塔西北五十里至塞津圖溝北山上有洞口二處久已堵塞不知所出

  三座塔西北七十里至青溝北山上有洞口一處圍圓八尺洞黑而深無敢入者

  ○興中州地基

  三座塔巡檢建署之初匠人掘地築牆得石碑半角上載興中州在城西關住數字是今日巡檢建署之地即昔日興中州之住基也

  ○太湖石

  南塔之前有四石壁立人稱為太湖石其小者一高五尺五寸寬三尺九寸一高五尺四寸圍圓五尺三寸一高四尺五寸寬二尺三寸其大者一高七尺寬四尺五寸孔竅玲瓏頗為奇異祐順寺住持將三小者皆移立于寺內大殿之前獨此大者經數十人推挽之而不能動乾隆十九年歲次甲戌秋冬間巡檢新署告竣巡檢于世寧知而祭告之令十餘人頃刻移動隨命壯夫數十人舁而立於署庭院中迄今巍然可觀

  ○朝陽洞 【 在鳳凰山】

  洞在鳳凰山頂其小者在塔之東南自洞登塔幾及一里洞口南向上寬六尺下寬一丈二尺圍圓五丈二尺外高六尺中高一丈佛皆銅像自小洞下趨不及一里即朝陽洞洞口向西南面寬二丈進深一丈二尺高一丈二尺中有石佛臥石牀上身長九尺五寸高二尺五寸腰圍三尺五寸相傳順治八年春三月有蒙古四楞台吉帶炮手照力彬者在山行圍見白鹿前奔追至山頂樹林中僅見石洞而鹿無踪視洞中惟臥佛在因與眾共商修整廟宇於順治八年興工九年告竣妝金飾彩佛像一新召募僧人李大嘴在洞住持洞本無名因其向陽遂名朝陽洞今又名為明和尚洞以僧人海明居之故也洞中無水下山三里許方有井路險如削難於肩挑康熙十一年大嘴之徒性語性喜以駝水牛驢無草場懇于貝子貝子捐與洞口後溝為牧地至今尚仍其舊

  ○麒麟山聞仙洞

  麒麟山即鳳凰山之北尾離朝陽洞二十里山勢至此伏而復起山腰中有三石洞坐東向西上洞口寬五尺深五尺高六尺內有混元祖師坐像中洞面寬一丈三尺進深一丈七尺高九尺下洞口寬七尺深七尺高六尺皆無佛像康熙年間僧人傅寶先于中洞搭蓋草房居止并于中下兩洞中置佛像嗣因洞口去大淩河三里取水窵遠復於山之下坡募建天仙廟三間將中洞下洞佛像悉遷廟中而上洞直立如壁故佛像未能移動至麒麟山之名則出僧人傅寶之口意以為前山名鳳凰後山自當名麒麟也遂傳為麒麟山云先是傅寶居洞中每黑夜常聞木魚聲因名其洞為聞仙洞傅寶俗姓茅氏今又有改聞仙洞為茅和尚洞者

  ○羊山屯

  去羊山之西相距四里居民聚處為羊山屯西有乾河渠二道傍立石碑兩塊其字跡全剝落者一其尚存字跡者乃元順帝至正四年修橋碑記至今斷流久無橋梁矣

  ○小塔子溝

  羊山屯南去五里有小塔在山頂因名其地為小塔子溝下有斷碑一塊字跡模糊內有至正丙子歲四月日數字餘皆剝落不能復識焉

  ○雲蒙山盛水寺

  小塔子溝南去五十一里山勢崔巍四面皆伏此峰獨起週圍四十餘里常有雲罩山頂因名雲蒙山山下出泉流而不竭古廟雖無舊基猶在康熙年間王家嶂子蒙古建造殿宇於水泉之上使水流於廟階之下每數百人飲之有餘遂名為盛水寺元有玉泉寺者意即在斯乎

  ○孟良塔

  雲蒙山西北二十三里有白思呼營子因有蒙古白思呼居住其地遂名其營營之東有古塔一區咸稱為孟良塔及詢之土人有老者云昔年曾見塔上刻有孟王塔三字今人訛呼為孟良塔及於塔之上下四旁遍覓其字終未之見是其為孟王孟良迄無可考也

  ○槐樹洞

  洞在尺不袋溝山凹之上東距錦州松嶺門八十三里北距三座塔六十里溝內先多棗樹蒙古以棗為尺不嘎袋遂名其溝為尺不嘎袋稿兒民人譯為尺不袋溝其洞高二丈寬五尺進深四丈崆峒峻峭四面玲瓏中有石胎釋迦佛像康熙五十六年僧人寂坤來居此洞以洞前有槐樹數株遂名槐樹洞洞頂有舊塔一座洞下有水泉圍圓三尺深五寸自北流至東南里許之外入於地

  ○槐山洞 【 又名朝陽洞】

  自槐樹洞南去二十五里有古槐山朝陽洞洞口高八丈東西長二十丈進深五六丈不等僧人濟和於雍正間流落口外無處棲止以此洞為避風雨之處初不知山與洞為何名也但以山有古槐二株因名為古槐山洞洞口朝陽遂又名朝陽洞云迨數年始於洞西募建娘娘廟三間而僧人仍在廟後洞中居止

  ○千佛洞

  距朝陽十里高山之中石帶束腰拾級而登寥廓上浮崢嶸下鎮洞口向南面寬二十餘丈有三洞東洞面寬十丈進深三丈六七尺高一丈五六尺有差宏廠壯麗舊有石佛千尊已損大半尚存大小佛七八十尊洞前有斷碑一塊字跡不全中有統和二十三年數字知為遼聖宗時所製中洞深邃而寬五丈進深五丈高一丈三四尺喇嘛羅卜僧素納秦格楞于洞口外石崖之下建佛堂三楹遮蔽洞口深而且黑為喇嘛牧牛驢之所西洞寬八丈因于洞內建禪房七間為喇嘛所居之處今喇嘛羅卜僧素納秦已六十有七始來此洞佛堂禪房皆其所建

  ○五佛堂

  千佛洞南去二十里萬山之中有五佛洞洞口寬四丈二尺進深一丈五尺高九尺康熙間蒙古傲七台吉獵此見洞中有石佛五尊為茂林豐草所蔽因重加修葺以洞中為佛堂東建廚房西建禪堂又於洞外建韋陀小廟而令喇嘛白燕居棲洞中

  塔子溝紀略卷六

  ●塔子溝紀略卷七

  哈達清格素齋著

  寺廟

  寺廟之建蓋以神道設教幻化愚民之意自佛法入中國以來天下之城市山林未有不崇佛教敬神道者口外蒙古素信喇嘛建寺廟近來士民亦有捐造奉祀延僧道住持者今採其有事實來歷可考者而筆之

  佑順寺

  三座塔關帝廟

  天慶寺

  報恩寺

  華雲寺

  常安寺

  朝陽寺

  石人溝天仙廟

  大板上娘娘廟

  愍聖寺

  彌陀菴

  于喇嘛寺

  宜州廳峪道院

  塔子溝關帝廟

  財神廟

  龍王廟

  地藏菴

  窟窿山古廟

  北宮承禧寺

  降魔寺

  天成觀

  清安寺

  觀音堂

  木頭城子娘娘廟

  奈玲塔朝陽寺

  莊頭營子關帝廟

  平房喇嘛廟

  興隆山朝陽洞

  恩及山臥佛寺

  敖漢弘慈寺

  雙廟

  ○佑順寺

  喇嘛綽爾濟向在京師白塔住持其來三座塔建寺也因患目疾奏請塞外靜養先于土默特東烏里雅蘇台哈知根台吉營子居住帳房四五載後至京告於八賴喇嘛奏聞聖主意欲口外建置廟宇聖祖仁皇帝命其勘地以聞維時綽爾濟即於哈拉河屯勒蘇台等處相度地臺俱不當意有旦八僧思拉氣云三座塔頗佳因即勘定於康熙三十七年八月內聖祖仁皇帝行圍木蘭時綽爾濟指地奏請奉旨允其請焉於是綽爾濟將京中所有房地衣物變價出口鳩工庀材因赴奉天覓工匠為管邊官員所阻不准民人出邊赴瀋陽懇于將軍亦未允行綽爾濟即至京具奏得旨給與工匠始得將工匠放出於康熙三十八年興工至四十六年告竣寺成之後聖祖仁皇帝賜名佑順今之住持素納俊八喇嘛即綽爾濟所傳之衣鉢與其胞兄俊八素納喇嘛共事其師最久所以建寺始末知之甚詳從前寺內有頭等大喇嘛一人都忒格楞喇嘛十人自雍正九年十月二十日奉旨寺中只准一大喇嘛給執照今素納俊八喇嘛乃奉有執照之大喇嘛也

  ○三座塔關帝廟

  舖民曾玉蕃孟世威等三十餘人籍隸山西在塔貿易於乾隆九年間立會捐資建蓋關帝廟於三座塔城內東塔之右蓋以塔有三座向係鼎峙之形今東塔坍壞鼎足不完因於塔基之旁立廟以補之也是年建廟三間乾隆十八年闔城舖民公議捐資添建馬神廟三間于東財神廟三間于西連亙九間巍然煥然矣今于乾隆二十一年舖民曹三詔等又於廟門外募建戲樓一座以供祭獻云

  ○天慶寺

  臥佛寺之下去四里有石胎觀音立像體高七尺寬二尺六寸自遼以後廟宇傾頹康熙十七年性語性喜募化建蓋越數十年性喜之徒海澄又修葺之其天慶寺之名則於院中所存大遼壽昌五年建立倡和詩碑半截中有天慶寺前一片石之句因此知其為天慶寺也

  ○報恩寺

  康熙五十一年性喜之徒海滄引其弟海明來山將天慶寺東北大塔之南古剎舊基一段與海明海明即於是年募化興工先建大殿三楹陸續又建後殿五楹東西禪房山門前殿不數年而俱竣因不忘海滄指引之恩遂名為報恩寺云海明自康熙壬辰歲來居此山至乾隆丙子歲計四十五年時已六十九矣

  ○華雲寺

  朝陽洞之左報恩寺後有大塔一座常有賊人偷挖塔底雍正十三年海滄海明因無房舍棲止難以晝夜守護又於塔前募建華雲寺一所令其徒孫照吉居以護之至今塔底得完全云

  ○常安寺

  三座塔東距城四十里為■〈牜奔〉牛營子因蒙古名■〈牜奔〉牛者此遂以名其營營內常安寺關帝廟一座係康熙三十八年所建內有新碑兩塊

  ○朝陽寺

  常安寺東去七十里有朝陽寺一座喇嘛居之係康熙九年所建寺內新碑四塊地藏藥王皆在其中

  ○石人溝天仙廟

  朝陽寺西北三里為石人溝因溝內有古代兩石人遂名為石人溝云溝內有娘娘廟一座喇嘛居之係康熙壬寅年所建新碑尚存

  ○大板上娘娘廟

  三座塔東北距城八十五里為大板上大板上者蒙古以一家大房子為大板上云營內有娘娘廟一座乃康熙庚寅年所建廟西有興隆寺則康熙壬午年所建也新碑尚存

  ○愍聖寺

  大板上南去二里有愍聖寺係狗兒台吉于康熙元年修建立石碑兩塊北去至大淩河邊有修塔及木橋碑一塊

  ○彌陀菴

  三座塔東北一百六十里至古鹿固台營子蒙古呼野雞為古鹿固因其處野雞頗多遂以名營營內有彌陀菴一座係康熙十六年修建有石碑一塊

  ○于喇嘛寺

  三座塔東北二百四十里為于喇嘛寺因其先建寺之喇嘛俗姓于氏出家後名紫復巴有汪補台吉給與地基遂募建此寺於康熙四十四年奏請賜名聖祖仁皇帝欽賜佑安寺匾額給度牒二十張立有石碑一塊

  ○宜州廳峪道院

  三座塔東北一百九十里至抬頭溝四面荒山山下有古廟基一段圍牆方圓里許牆外有無頭石佛大小數尊牆內有金熙宗皇統八年復建藏經千人邑碑文一塊

  ○塔子溝關帝廟

  關帝廟在塔子溝東街僧人常福於乾隆七年募化興工陸續修建大殿三間東西禪堂各三間廂房各三間後則禪房三間前鐘鼓樓各一間山門三間戲臺一座於乾隆十四年工竣立碑以記其事

  ○財神廟

  財神廟在塔子溝南街僧人廣修於乾隆十四年募化興工前建財神殿三間後建佛殿三間東西禪堂各三間山門一間又於財神殿之西建娘娘廟三間東建文昌殿三間前建魁星閣九聖祠各一間於乾隆十九年工竣并立碑記

  ○龍王廟

  龍王廟在塔子溝北街有遠方僧來此建草殿一間未嘗以姓名聞於人因共呼為草殿和尚云乾隆十四年募建大殿三間禪堂一間住室四間山門一間至今完整

  ○地藏菴

  距塔子溝北五里前巡檢孫際澄乾隆癸酉歲于西山坡設立義塚一區併捐建地藏殿三間禪堂三間廚屋三間山門三間前建菩提殿三間茶棚三間甘露亭一座今召僧人辛稀居之其後山坡桃柳成蹊春時登望則良苗懷新紅綠交錯頗堪遊覽

  ○窟窿山古廟

  窟窿山在塔子溝東南相去一百八十里上有洞東西相通口闊各三丈高一丈五尺深一丈遠望似橋人以洞口前後相通遂名為窟窿山方圓約四十里樹木陰翳狼虎成羣居民常有見數大虎率小虎往來於洞中者因而人跡罕到雍正癸丑歲有草都喇嘛見山下西南坡有舊廟基一區古井一圍且有舊時磚瓦猶存即募建廟宇三間經房一間東西廂屋各一間住屋三間其西南角尚存古碑一塊首列路惠州東錦川鄉月華山林泉寺中有巖寶號曰空峒之語係元成宗大德三年三月建立以此知今之窟窿山即古之月華山山頂之洞即空峒也

  ○北宮承禧寺

  塔子溝西去八十五里為北宮又十里為南宮康熙五十年間聖祖仁皇帝行圍駐驆於此見有石佛露處於荊榛之中因賜帑銀五十兩命喀喇沁三巴拉石公建立廟宇於康熙五十四年告竣欽賜名為承禧寺今大喇嘛拉克巴羅卜僧俊巴住持其地彼時蒙民於寺之南北築室而居曾為聖祖駐驆之所遂名為北宮南宮云

  ○降魔寺

  小城東去三里北山石壁中鑿成石洞中供石佛後有喇嘛於山下建大殿三間東西廂房屋各三間前殿三間山門三間人以山有石洞先呼為喇嘛洞嗣因山下行人常有遇邪魔者復改名降魔寺云

  ○天成觀

  天成觀在大城子之東康熙六年間道士夏一振募建天齊廟三間東西十閻君殿六間關帝殿三間嗣經道徒夏陽春徒孫蒙古傅來正先後募建增修因之樓閣殿堂規模宏廠屋宇煥然迄于今猶足為邊地寺院之巨擘焉

  ○清安寺

  天成觀之西有清安寺僧人體治於康熙二年募建後殿三間東西禪堂各三間中殿一間東西禪堂各三間前殿三間鐘鼓二樓山門三間有體治之徒蒙古本住居之

  ○觀音堂

  清安寺之南有觀音堂後殿三間西廂房六間大殿三間東西廂屋各三間山門一間今之住持聶馬喇嘛稱係伊祖劉大夫所建云

  ○木頭城子娘娘廟

  大城子東北九十里距塔子溝一百六十里為木頭城子昔時山多大木凡蒙民砍伐木植積於此為木廠望之儼若城垣因而眾共呼之為木頭城子云其西北有孤山一座山腳圍圓不及二里山之嶺平坦處東西長三十丈南北長四十五丈向有廟基舊址康熙四十一年喇嘛建娘娘廟於山嶺大殿三間住屋三間其山門戲樓今已傾圮殿前石碑僅存白雲山三字餘皆模糊剝落莫可辨識腳之東復有朝陽寺者亦皆喇嘛新建之所

  ○奈玲塔朝陽寺

  木頭城子東北八里渡大淩河至奈玲塔在山頂山高百丈數十里之外皆望見之蒙古以修造精細為奈玲於是稱為奈玲塔塔下七十丈半山中有平地一塊方圓二百丈舊有古廟基址康熙年間喇嘛垂得勒格楞募建朝陽寺大殿三間嗣有垂得勒格楞之姪羅卜僧格楞喇嘛陸續募建後樓三間左右禪堂各三間配殿三間藏經塔一座塔前正殿三間鐘鼓樓各一間住房十一間至今廟貌整齊扎木蘇各斯爾喇嘛住持其地

  ○莊頭營子關帝廟

  奈玲塔東去十七里至莊頭營子因先蒙古莊頭來此居住遂以為名營中有民人馮士英等新修關帝廟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立碑以誌之

  ○平房喇嘛廟

  黑城子東去八里在波羅台溝門平房因溝內曾有水泉蒙古稱為波羅先有一民人蓋平房數間住居於此遂共呼為波羅台溝平房其喇嘛廟則係孟可台吉之子舍拉巴扎木素格楞喇嘛因無弟兄妻子立志出家將所居住房改為喇嘛廟

  ○興隆山朝陽洞

  平房東去三十二里至興隆山之中有向南一洞遂名朝陽洞其洞口東西長一丈五尺進深一丈四尺高六尺中供佛像洞外東側蓋有住房三間喇嘛居住蒙民以供佛有靈因名興隆山

  ○恩及山臥佛寺

  興隆山東去十八里至恩及山圍圓三十里山上有平坦地基一處東西長三十八丈南北長七十九丈康熙初年蒙古四楞台吉山下打圍追鹿上山於荊榛中見有石臥佛身長八尺高二尺露於山上遂令從人將氈遮蓋立愿重建廟宇適有僧人思誠原係木匠出家為僧募化修建於是四楞台吉將臥佛所在指示思誠并助以人夫在附近山場砍伐木料於康熙七年建蓋大殿三間中供臥佛東西禪堂各三間前殿三間山門三間此山本有舊名僧人思誠不忘四楞台吉之恩因名其山為恩及山廟為臥佛寺內有古碑一座上載應歷七年歲次丁巳十月十八日立餘皆模糊不全始知為遼穆宗時所製

  ○敖漢弘慈寺

  塔子溝北去四百二十里敖漢王子覺木蘇於康熙四十六年建蓋大殿七間後殿三間前後東西廂房各五間二門三間山門三間工竣後聖祖仁皇帝賜名弘慈寺現在喇嘛居住人以廟為王子所建亦名王子廟云

  ○雙廟

  塔子溝二十里鋪西去三十五里為雙廟先是附近居民於雍正四年建九聖廟一間嗣於雍正七年建關帝廟一間因此名其地為雙廟云

  塔子溝紀畧卷七

  ●塔子溝紀略卷八

  哈達清格素齋者

  廢城

  口外自金遼元世俱建有城社迄今數百餘年荒蕪無存荊棘滿目尚有存其舊址者訪採而紀之使前代遺跡不致湮沒不傳庶亦考古之一端耳

  四家板上城基

  藍旗營子城基

  包古老營子城基

  小城子

  黑城子

  二十里舖土城

  牛膝河屯土城

  塔上城基

  敖漢王五十家子土城

  ○四家板上城基

  三座塔東北六十七里有四家板上營子蒙古稱房子為板子以前有四家蒙古置房於此遂呼為四家板上營子西面有城基一處東西長一百五丈南北長一百六十丈圍圓不及三里城內有石幢兩截字跡不全一載天輔皇帝陁羅尼幢及川州刺史字樣一載開泰二年歲次癸丑仲秋月記因知是幢一為遼聖宗時所記一為金太祖時製也而城名則迄無可考

  ○藍旗營子城基

  自哈拉桃花圖東北行五十里藍旗營子距三座塔九十里有城基一處東西南北各長一百二十五丈圍圓計三里有四門基址名則無可考焉

  ○包古老營子城基

  自藍旗營子東北行五十八里有蒙古包古老者住居於此遂名為包古老營子距三座塔一百四十八里其地有城基一處東西南北各長一百一十八丈圍圓不及三里其城之名則無可考焉

  ○小城子

  自包古老營子東北行十五里有城基一處東西南北各長一百七十四丈圍圓不及四里亦有四面門基其名亦無可考

  ○黑城子

  自小城子東北行五里距三座塔一百六十八里有土城一座城高六丈東西南北各長三百六十丈方圓計地八里城牆雖多殘缺而規模宏敞亦屬形勝之區瓦礫成堆牆垣盡廢遙望一片黑影因共呼為黑城子至今蒙古民人皆居城外其城內則已開闢耕種矣城北八里於喇嘛達拉甲格楞家見一石碑立於門內首載川州重修東嶽廟記其碑陰字多模糊尚有至正歲次乙酉仲夏并川州達魯帖木耳及建平典史字跡蓋是碑為元順帝時所製而黑城子即契丹興中府所屬之川州城也

  ○二十里舖土城

  塔子溝西北二十里有土城舊址東西寬一百六十丈南北長一百五十丈計三里有餘城垣坍塌不整東西尚有城門遺跡城西半里有塔一座其年月皆無可考

  ○牛膝河屯土城

  塔子溝東北一百八十里至敖漢牛膝河屯有城基一處南北長一百八十丈東西寬一百六十丈週圍土牆參差不齊尚有四門基址其名則不可考

  ○塔上城基

  塔子溝東北三百八十里至塔上蒙古名為波羅素不拉嘎塔為素不拉嘎泉為波羅因山坡有古塔一座下有水泉遂取名波羅素不拉嘎康熙年間敖漢王子建造廟宇一座聖祖仁皇帝賜名永壽寺西有城基一處四面各長一百九十丈並無人烟

  ○敖漢王五十家子土城

  塔子溝北去三百八十里至黃花圖五十家子有土城一座南北長八十丈東西寬七十五丈城中有八角塔一座高十餘丈上係銅頂懸有銅鏡七面牆垣鈴角俱各完固塔下有枯井一圍自塔北門而入井中黑暗約深四五丈城內並無房屋人烟建塔年月亦無可考

  塔子溝紀略卷八

  ●塔子溝紀略卷九

  哈達清格素齋著

  土產 【 氣候附】

  天地產物無土不生無地不有雖口外地盡山陬而所產則同如山之禽獸谷之花果河之水族畦之蔬菜風景無殊內地唯節氣寒多暖少生遲萎早耳彙而載之亦以廣耳目充識見云爾

  野禽

  野獸

  山樹

  山花

  山果

  山菜

  河魚

  家花

  家果

  五穀

  家蔬

  氣候

  ○野禽

  野禽

  鵰    鷂    沙雞

  野雞   班鳩   寒雀

  鵪鶉   喜鵲   窩鷴

  拖尾蓮  黃鸝   烏鴉

  虎不拉  啄木   水咋子

  ○野獸

  野獸

  虎    狼    鹿

  麅    麋    獐

  獾    狐    兔

  ○山樹

  山樹

  柏樹   松樹   楊樹

  柳樹   榆樹   菜樹

  栬樹   畫樹   桑樹

  段樹   苦梨樹  杏樹

  桃樹   山梨樹  老瓜眼

  ○山花

  山花

  山芍藥 【 俱單瓣】  石竹 金針花

  刺梅   丁香   閃丹花

  翠雀花  土蜀葵

  ○山果

  山果

  山梨   山杏   山葡萄

  郁李   桑椹   山櫻桃

  ○山菜

  山菜

  榛蘑   木耳   苦梨芽

  蕨菜   薺菜

  ○河魚

  河魚

  鯽魚   鯉魚   蟲魚

  鮎魚   滑子魚  腳魚

  ○家花

  家花

  雞冠花  鳳仙花  江西臘

  串枝蓮  六月菊  萬壽菊

  菊花   玉簪花  蜀季花 【 有黑色者】

  嬰粟花  老少年

  ○家果

  家果

  剛子桃  杏

  ○五穀

  五穀

  穀子   高粱   黑豆

  黃豆   綠豆   糜子

  黍子   蘇子   玉粟

  蕎麥   小豆   雲豆

  檾麻   線麻   烟

  ○家蔬

  家蔬

  白菜   菠菜   葱

  蒜    韭菜   羅蔔

  藤蒿   南瓜   西瓜  

  香瓜   茄子   葫蘆

  王瓜   瓠子   東瓜

  箥籮樹

  塔屬各旗境內高山之中多產箥籮其葉大如掌可飼山蠶餘無他用先是山東種地人自伊本省攜帶蠶種出口試養以後人爭效之至今放蠶者眾繭成之後撚線織紬名曰山紬與內地繭紬無異豐年繭多絲賤每疋市價不過二兩四五錢可為袍服二歉歲繭少絲貴每疋市價二兩七八錢有差東民常欲佔蒙古山塲自專其放蠶之利以致構訟無已後經地方官定以收繭之時令民人將所得十分之一給與山主為租價近始相安無訟焉

  ○氣候

  氣候

  邊地風高寒多暑少立夏以後猶有凍冰之日白露以前即係霜降之時月當仲夏而遇烈日便可脫裘易葛節屆初秋而值陰雨必須去葛易裘諺云皮襖直接單紗信非妄語此當年之事近來較之京師冷熱不甚懸殊雨雪亦無偏勝夏葛冬裘春單秋絮四時不爽唯九月內草木較內地先萎耳

  塔子溝紀略卷九

  ●塔子溝紀略卷十

  哈達清格素齋著

  蠶事 【 器用附】

  蠶之產絲之廣唯浙杭為最飼以桑葉比戶皆然小民之完糧納課身衣口食咸賴焉他處所產山紬山東有之今口外氣寒又無桑可飼蠶從何生絲從何得而塔屬地方生箥籮葉民人藉以飼蠶織山紬而貿易之其飼育之法則有訣焉故細錄之以見天工養人之意抑以知人巧可奪天工物力之艱難不僅稼穡已也

  收種

  溫種

  拾蛾

  配蛾

  摘對

  煖子

  出蠶

  斫芽

  插墩

  坐墩

  立幛

  上幛

  進塲

  守場

  移蠶

  摘繭

  收繭

  選種

  穿種

  拴蛾

  選場

  澆子

  開蟻

  勻蠶

  打鋪

  避高場

  避蟻穴

  避焦葉

  忌移眠蠶

  忌孝服產婦

  忌蠶工不和

  蠶繭種類

  人工

  器用

  ○收種 【 春夏養法】

  春蠶用秋繭作種秋間分繭時擇種貯以簟箔攤置屋內或墊起或掛起只一舉手高不使風燥

  ○溫種

  冬節數九至九九時將繭種穿成大串穿時勿傷蛹子用杆掛煖屋中常置火屋內令繭就溫至清明節前後則陸續蛾出切防雀鼠蟻蟲

  ○拾蛾

  每日申酉戌三時出蛾出畢將蛾拾置有蓋筐內雄蛾小而尾尖雌蛾大而腹壯雌雄分置一筐掛屋內勿為烟氣所及以致雌雄不交

  ○配蛾

  每晚將蛾雌雄各半納之筐中自能配合筐蓋不可輕揭恐驚蛾拆散也次早開筐視之如有不配者將雌雄合并以津唾唾之即復交矣

  ○摘對

  配蛾之次日申刻將雄蛾摘去用兩指輕捻雌蛾腹出溺謂之把蛾俟溺盡仍置於筐內懸於屋中聽其出子筐內須用紙糊以免蛾子滲漏筐須時時轉動恐蛾俱集向明一面以致下子不勻筐內子滿暫掛清涼屋內其樹芽未能生發恐在暖處出蠶太早

  ○煖子

  過穀雨後菠籮葉漸次發芽將子筐移入煖室中六七日出蠶如蟻名曰蠶蟻

  ○出蠶

  每日寅卯辰三時出蠶其筐下先須鋪蓆蠶落蓆上用鷄翎掃入盆內然後送至芽枝上

  ○斫芽

  春蠶出時箥籮尚未出葉其向陽處先出嫩芽連枝斫取約高三尺餘送蠶其上

  ○插墩

  活水河邊擇無土沙灘灘下有水灘上不見水處掘溝寬二寸許深亦如之將芽枝密插溝內旋插旋掩勿使露水枝宜深插淺提使其易活蓋芽枝忌土故用沙灘蠶蟻畏水故須掩蓋

  ○坐墩

  每晨日出復將蠶蟻盆去蓋納入墩中盆下用石墊起枝外用繩虛束使盆與枝頭相近用鷄翎撥蠶蟻於芽枝上

  ○立幛

  灘內沙中掘溝寬尺餘見水長流隨意密插芽枝以備移蠶

  ○上幛

  蠶出四五日則一眠至四五日方起蛻黑衣蠶即回頭自食其衣蠶方肥大須於未眠之先將墩上枝頭之蠶帶葉剪取移置幛上此幛葉盡再移彼幛上山為止

  ○進塲

  山中長菠籮處即為蠶場立夏後樹葉長成不拘二三眠起後將幛上之蠶連葉剪取移置樹中每樹置蠶之多寡以樹之大小為準樹以三尺餘為高次不過一二尺許恐過高則難剪取矣

  ○守場

  一切鳥獸蟲蟻俱能傷蠶故蠶工巡視守護必立茅棚住宿飲食坐臥于其中時刻弗離

  ○移蠶

  春蠶四眠一眠一起一起一移移動葉欲嫩蠶小連葉剪取大蠶竟可手摘頭首俱腫不食曰眠脫衣曰起如有葉多蠶少蠶多葉少之處均之使勻秋蠶如之

  ○摘繭

  蠶出六十餘日成繭在樹葉摘下仍去葉其繫於葉處謂之蒂去之恐傷繭絲包於繭外謂之衫留之織紬始有花紋故蒂衫俱不可傷損

  ○收繭 【 秋季養法】

  春蠶既成即擇秋種用箔薄攤懸掛清涼屋內勿使傷熱蓋春寒故種宜暖秋熱故種宜涼

  ○選種

  繭有雌雄雄繭小而尖雌繭大而平雖宜多備亦勿過偏務擇其響而重者若油繭烘繭則內蛹不活其繭出黑水有臭氣者尤不堪為種

  ○穿種

  小暑後用針引細滑麻線從繭種小頭一如春種穿成大串掛于風涼屋內或涼棚棚下高不過舉手下不使及地宜透風不宜見日拾蛾配蛾與春蠶同惟秋蛾宜懸屋外勿使日曬并勿輕動驚蛾

  ○拴蛾

  先於簸籮中揀枝葉稠密下無蟲蟻之樹將根下柴草芟盡申刻將雌蛾把溺用五寸許細麻拴其大翅根下一繩可拴二蛾騎中纏搭樹枝蛾即下子枝上其拴蛾之多寡量樹之大小為準

  ○選場

  場有蟻場繭場之分蟻場地宜窪下樹宜低小以蠶小不耐乾燥故取其葉嫩且宜于巡視繭場則宜向陽蓋蠶至大眠之後天氣漸寒非暖不能成繭其場內荊棘草株悉宜芟除

  ○澆子

  亢旱天炎恐致傷蠶宜汲水時灌樹下并灑水葉上

  ○開蟻

  子下十一日出蠶蠶出三日連枝剪下送入蟻場

  ○勻蠶

  移秋蠶之法亦如春蠶但不必一起一移惟以葉盡為度

  ○打鋪

  秋蠶多懶且天氣漸寒蠶墮地不能復上宜於枝柯間縛置草鋪蠶墮草間自能復上而草中亦可成繭

  ○避高場

  山高多霧蠶食霧則生疾且風厲早寒致使眠起太遲

  ○避蟻穴

  蟻穴中簸籮最肥但蟻能咬蠶使墮且蟻行上下使蠶終日搖首食葉不安

  ○避焦葉

  有一種簸籮葉黃而薄少漿汁似乾葉蠶愈食愈瘦

  ○忌移眠蠶

  墩上初次移蠶在未眠之先此外移蠶須在既眠之後蠶將眠必吐絲於足下緊黏枝上不可即動俟起有力方可移取

  ○忌孝服產婦

  凡孝服之人及產婦一入場其蠶必變

  ○忌蠶工不和

  蠶工須擇老成安靜之人為首羣工俱聽其指揮否則各出意見蠶務紛弛矣

  ○蠶繭種類

  山繭黃白色大者如雞卵其蛾米色生子大如黍色微赤形扁初成蠶黑色漸變青色約長二寸許大如指

  ○人工

  春日一人養五六百種秋日一人可養一千餘種

  ○器用

  小斧

  剪刀

  鳥鎗

  子筐

  蔴線

  蔴撚

  窩舖

  ·小斧 【 以下器用】

  刃薄無頂取其輕利便于砍芽

  ·剪刀

  形如衣剪頭齊而大用以剪枝挪蠶

  ·鳥鎗

  護場須用火鎗凡場內傷蠶之物如蜂蟻蛀鼠可以手捉若鳥獸之屬非鳴鎗則不知避況防虎狼驚盜賊更不可少

  ·子筐

  筐以荊條為之平底陡沿上有平蓋形圓高尺許闊倍之紙糊底免漏子秋則勿糊止用盛蠶糊之恐閉風

  ·蔴線

  用好蔴兩批合一長丈許細如線滑如絃以之串種不虞澁滯

  ·蔴撚

  晨起清蛾之後有暇工剪蔴五寸為度取單批濕以水或運以津用手在腿上搓之以備拴蛾之用

  ·窩舖

  守場人住宿搭蓋棚式不拘大小以人數為準且須多蓋數處布散場中分人看守

  塔子溝紀略卷十

  ●塔子溝紀略卷十一

  哈達清格素齋著

  藝文

  內地讀書者眾著作頗多凡地方誌記廣集名人詩文載之以傳若蒙古不通漢語更無文墨之士即有名勝誰與表彰近年以來流寓者率多耕種貿易輩愈言不及此矣唯敖漢旗響水北岸有乾隆癸亥仲秋御製詩章并考索舊碑新碣間有詩文因錄之以見書同文之意靡遠弗屆焉

  御製詩響水玉瀑

  玉石觀音像唱和詩大遼壽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建碑

  大遼興中靈感寺釋迦佛舍利塔碑銘并序

  興中府尹銀青改建三學寺其供給道糧千人邑碑銘并序

  利州精嚴寺第一代蓋公和尚行狀銘

  雲峯真康人公墓誌

  林泉禪寺碑記

  大遼興中府安德州剏建靈巖寺碑銘并序

  大元懿州路興中州大通法寺常住地產碑記

  大寧路瑞州海濱鄉周家莊雲谿觀碑

  利州長壽山玉京觀地產傳後弭訟碑

  利州重修東嶽廟記

  宜州廳峪道院復建藏經千人邑記

  興中州達魯花赤也先公平治道塗碑記

  舍利塔遺碑

  佑順寺碑記

  玄羊山靈佑宮碑序

  玄羊山靈佑宮碑記

  創建天仙廟碑記

  創建藥王廟碑記

  創建地藏廟碑記

  三座塔關帝廟碑記序

  塔子溝關帝廟碑記

  財神廟碑記

  建秀塔書院記

  重修塔子溝廳署碑

  創建塔子溝城隍廟碑記

  烈女苟姐六姐合傳

  勝景八韻

  月華山

  千佛洞

  蓮花山

  魚兒石歌

  臥佛寺

  窟窿山

  古槐山

  和勝景八詠

  ○御製詩響水玉瀑

  朕恭謁祖陵至敖漢見此巖懸水跳珠琮琤蒙古遊牧地所少也因名此水為玉瀑而繫以詩

  我聞奧區天所祕疑信向半今信然浩浩萬里沙漠震乃者瀑水崇岡懸車登方若紛堨壒豁開壺裏別有天侵尋峰岫羅嘉樹漸潤澗谷無埃烟是時仲秋瀑晶日忽聞雷聲殷前川坐令林巒失輕籟朗吟清眺萬慮蠲大者明珠小者璣如傾栲栳投深澗虎狼駭走不敢飲下疑千載蒼龍眠巨石橫斷無土壤中生美箭奇而堅山菜紅綠如錯繡無名野卉相新鮮雞鵠徘徊不忍去鼪鼯特向虬枝穿禹鑿龍門來至此胡乃三級限鱅鰱 【 相傳瀑水以下鱗類花卉頗奇云】 吁嘻泉水誠觀止賞識自我羌誰先匡廬香爐無足喻山靈占此永不遷設置飛觴搦管地混沌竅鑿應難全

  朕恭謁祖陵至敖漢覩此巖懸水跳珠琮琤蒙古遊牧地所少也因名此水為玉瀑而繫以詩

  崇椒列巘點丹楓樹色烟容綠間紅始信人間無玉闕水晶簾內水晶宮

  卻笑拘墟李謫仙匡廬當目便茫然飛流詎止三千尺絕勝銀河落九天

  沈沈碧潭毛髮寒琮琤不斷仙珮珊渾如白傅歌中句大珠小珠落玉盤

  清渫縈迥受復斟忘筌坐對可觀音何須隱約求絃指已寫成連山水心

  玉名名瀑玉誰名名相由來總現成逝者如斯來不舍長懷尼父在川情

  ○玉石觀音像唱和詩大遼壽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建碑

  見說曾為上馬臺堪嗟當日太輕哉固將積歲舊凡石又向斯辰刻聖胎月面渾從毗首出山儀儼似普陀來願同無用恆為用不譬莊言木雁材

  方池波面聶花臺瞻奉無非唱善哉外現熙怡慈作相內含溫潤玉為胎刻雕數向生前就接引專期沒後來故我志誠無懈意三年用盡兩重材

  崇祿大夫檢校太師行鴻臚卿兼辦太師事沙門智述唱

  昔年避地別燕臺今日因人信美哉貞性果奇成妙相睟容元不降凡胎燒殘灰劫無凋朽拂盡銖衣任往來二像端嚴傳萬世法門師匠肯遺材

  玉像鐫成置寶臺威嚴神在歎奇哉身披雪氎凝山骨眉放虹光剖月胎相好盡疑如化出慈悲重為度生來嚮非大士垂精鑒應被凡工作礎材

  特進禮部尚書參知政事趙長敬和

  天慶寺前一片石造成觀音神在哉八萬由旬妙高骨三千世界明月胎潛救眾生苦惱去默傳諸佛印心來十首新詩讚功德等閒難繼貫朽材

  觀音殿學士翰林學士行尚書禮部侍郎知制誥馬 和

  穿雲披霧下峯臺歲久還逢藻鑒哉相為應根方有像性因絕垢自無胎琢磨迥出三生外具足非從一日來萬法皆由人即顯空門觸物願同材

  前樞密院行殿中少監王  和

  文殊臺對普賢臺飾寶塗金即眾哉聖帝特鎔銀作像高人又選玉為胎端嚴然自工鐫出光彩俱從星化來因此道圓功德就給孤園內一全材

  兵部尚書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鄭  和

  久遺貞石混纖埃二像特鐫事卓哉順俗慈悲須假相出塵神力亦非胎紹名早授昔師記救苦分臨末世來蓋是性堅無變易曾逢高鑒豈淹材

  中大夫照文館直學士加御史中丞開國侯劉環和

  瑞毫輝映紫金臺鏤石尊容煥赫哉山卷碧雲呈玉骨水搖白月晃珠胎一枝楊柳光嚴住百寶蓮花影像來珍重吾師承道蔭義林高聳豫章材

  朝議大夫知制誥國子孟初和

  貞珉未用似湮埋選造觀音眾快哉募匠俄鐫大士像成形不自凡夫胎琳瑯光彩院中滿冰雪威儀天上來珍重吾師能鑒物從今免屈非常材

  左僕射兼中書侍郎平章事韓 和

  遺脫貞珉在帝臺高人識辨事奇哉造成普陀山中像不假摩耶腹內胎種種形容何處現巍巍神力此中來荒吟讚頌陪諸彥輕重纖莖擅巨材

  度支使金紫崇祿大夫行尚書禮部侍郎史仲愛和

  夔峰久斸滯留臺塵覆方能遇鑒哉應手刻成白玉像化身免托子宮胎初疑入夢普陀去又訝隨緣震旦來從此睟容日瞻仰億年不朽表良材

  朝散大夫司農少卿知大定少尹賜紫金魚袋張識和

  觀音神力不思議舉世皈依頗異哉人各爭奇金作像工多衒巧木為胎積年棄石嗟誰顧今日逢師入用來但蘊貞堅潔白德宏材未見作遺材

  兵部尚書興中尹趙廷睦和

  塵埋雨漬近樓臺久棄通衢亦命哉今日方成白玉像昔年誰識紫金胎人存果驗功須濟物極終知泰自來元自御碑當未建四分材內一分材

  乾文閣待制史曲正夫和

  誰識昏蒙明鏡臺吾師智見大雄哉偶窺片石非凡相特命良工刻聖胎救苦盡隨威力去欲求必應願心來從前高工有多少不職白山一分材

  司農少卿知度支副使楊滌瑕和

  七尺仙容立殿臺鐫奇鏤異最優哉模將竺域佛為像琢破崑峰石作胎妙相化身從地出慈尊移步下天來嚮非師智巧經度誰識藍田舊玉材

  諸行宮都部署尚書左僕射梁  和

  相貌巍巍能鑒裁立承瞻奉亦時哉誰知韞玉真頎質自是觀音應現胎天慶門前遺舊隱普陀山內拾薪來幽巖此石知多少不遇知人不是材

  守殿中少監知析津縣事李師範和

  ○大遼興中靈感寺釋迦佛舍利塔碑銘并序

  新授尚書都官員外郎遼西路錢帛判官張 撰

  夫塔古無有也本出浮屠氏自佛教東被始有之是謂佛廟蓋聞不遷者性也恆動者情也然情而能有者生也生不可常必至於滅滅不可已復轉於生于此流轉生死之縛而得不生滅者唯釋迦而已故超然特立於羣聖之上可謂天人師者也然大耋既至終顯有為故金身示滅當此之際六種震動如須彌傾摧使諸天無所依也嗚呼去聖鎮遠靈蹟不滅故所有舍利為八國以寶塔分葬之其數凡八萬四千爾後歷載彌久憒廢者甚眾人心時恐亡墜益復興起之或發諸寶函或擘以玉粒或葺其舊制或剏以新作故塔廟之多跡于是也雖殫其筋力常不為勞然竭以資財亦不為費至若累寶簷絡珠網接雲漢而起常不為高併閭閻夷井竈有郛郭之半亦不為廣人心勤厚有如此者皇朝定天下以武守天下以文太平既久而人心向善故此教所以盛宏凡民間建立佛寺靡弗如意今此塔自太平九年柳城人梁氏之所建也氏兄弟二人長曰守奇夙植善根次曰道隣素弘願力自童子時有聚沙之戲果志於出家既受具已大通宗乘先隱於龍岫之一蘭若後為城中人請居此土一日鉢中忽出異光不散者久之既而乃得舍利二粒玉彩晶燦不可正視人爭傳戴之由此乃舍衣鉢興塔像復求化官長并貴戚暨豪族之家各助以金帛車服或諸珍玩計獲數百萬錢共為成辦之於是火其塼廣若山積募其工翕如雲合負土於堦者若蟻累垤沒泥於簷者如燕子巢房凡一十三級通百有餘尺珠函之靈瑞亦在乎其中觀夫有金橕以銳其上有廣陛以豐其下豈徒然哉我所貴踴出三界而為解脫之場也有千歲燈以燃於內有百鍊鏡以懸於外亦豈徒然哉我所貴遍照十方而破黑暗之獄也且如風鳴寶鐸盡宣妙法音蟻踐崇堦亦成無上道故一塵所沾一影所覆其利樂信不虛矣噫彼土木有穹隆而崔巍者勿謂我小我小有可觀彼金碧有燦爛而陸離者勿謂我儉我儉能中禮愚勿克備述徒比於此焉復常有光數見或五色氣以覆之因上聞之以精誠有感故靈應必通乃敕其寺曰靈感寺太平中有先師之弟子通教師賜紫沙門思登重修以潤色之二先師者蓋愚之祖母故河南太君之伯父也塔初成日我先人嘗欲親志之而不意早沒故弗克逮言今通教師素與我先人有甥舅之愛每一見必以此事為托師既誘我以先人之志能弗繼之我復感師念先師之德可弗述之此者蓋予為其肯構也故不讓乃強為記云其頌曰既生必滅唯性不遷不生不滅唯佛能然金身雖往靈跡可傳舍利所至塔廟興焉在昔所建八萬四千益遠益敬至於無邊已蹶精力非小因緣乃有梁氏獲此舍利千佛共與一日同至鉢中有光玉粒者二苟非精誠格茲靈瑞乃舍衣盂願作佛事以清淨心置瑠璃器藏此塔中以福萬世後有門人以增以新長令淨白不生埃塵敘我以舊托我以文乃強為述肯吾先君

  天慶六年歲次丙申八月壬戌朔甲戌十三日丙寅時建

  ○興中府尹銀青改建三學寺其供給道糧千人邑碑銘并序

  韓長嗣撰

  夫物不常興有時而廢物不常廢有時而興凡興廢之際繫善人不善人之為也如不善人有為之時當興猶廢如善人有為之時雖廢復興茲迺必然之理也三學寺都提點崇業大師三學見經淨慧大德吏案孔目官孫公同來造予門而言曰大尹銀青改建三學寺糺千人邑供給道糧請予銘之其可許乎予曰物興繫人信不虛矣然愧菲才忝居治下豈敢無諾三公遂詳言於予曰三學者其來遠矣爰自於唐肇啟之也迨及有遼建三學寺於府西擇一境僧行清高者為綱首舉連郡經律論學優者為三法師遞開教門指引學者兵興以來殿堂廊廡掃地而無聖朝既獲遼土設三學如故法大定五年我大尹銀青來治興中其三學法師過廳大尹問之曰不意此方有設三學寺在何處三師對曰寺廢久矣三師名位具設權於私院敷演大尹喟然歎曰不亦傷乎方今京府巨鎮碁布天下設三學者有數此幸得之何不復修對曰修寺者大事也若不遇大大緣力烏能及此大尹曰吾將揆之自歷數任未嘗不於佛廟有興衰補敝者也而況三學其事非細朝廷視之尚為重矣凡取經律論之師者差官考試本府聚五州義學各宗出題答義中選者取三人授命為三宗法師下四方學者日與講肄不惟圖增聖歷綿長抑亦使佛法傳遠而不見廢絕者其在茲乎苟非設此縱有如清涼宣律師慈恩之才孰能傳焉以至後來之人雖有清涼宣律師慈恩之志孰能學焉吾不忍見隳一日聽訟之餘出遊狼山其上有院曰祥巒雖為荊榛顧其基址頗有制度又迺柳城形勝之地改修為三學寺信甚便矣三師欣然相謂曰大大緣力遇之今日定見成就大尹曰爾亦可矣曰 【 曰:衍文】 然遂施俸錢及己夫匠築土構木弘揚經律論庶使人知三宗所垂之教言修行之正路耳三師曰誠謂善哉經律論者如鼎有足不可闕一大方廣佛花嚴經即無盡修多羅之總名也世尊始成正覺頓說是經剖裂玄微昭廓心境窮理盡性徹果該因汪洋沖融廣大悉備者其惟茲乎開真體於萬化之域顯德相於重玄之門津流眾典此為洪源星列餘經此為杲日高不可仰深不可窺雖積行薩 【 薩:菩】 菩 【 菩:薩】 上得聲聞莫能探微索隱焉可謂常恆之妙說通方之洪規稱性之極談一乘之要軌也四分律者所以防邪檢失禁亂止魔取超世之道廢戒不洪斯迺三乘之津要萬善之窟宅者也慮羣生愚惑安寢冥室悠游長夜不能自覺雖有出家庶幾玄微者徒懷遠趣迷於發足是以如來開戒德之妙門指涅槃之坦路宜加勗勵明慎執持令大法久住焉誠唯識論者暢大乘之妙趣也遣疑破執修行證果括眾經之祕包羣聖之旨何滯不融無幽不燭仰之不極俯之不測遠之無智近之有識其有隱括五明搜揚八藏幽關每擁玄路未通信巨夜之銀輝實昏旦之金鏡矣此經律論者戒定慧之法耳戒以資定定以究慧相須而成凡諸眾僧得證無上菩提皆不離戒定慧之法者也是以大尹銀青愈加修造之意遂感士庶竭力助緣滿寺殿舍不日告成大尹曰成則成矣慮吾改任三師學人有闕日用其將奈何糺千人邑不問僧尼道流男女老幼每歲十月一日納錢二百米一斗永給道糧不亦宜乎合羣 【 羣:郡】 官民爭為敬從延及隣境之人願來預邑取父作子述之義盡天長地久之期邑無累月幾就千人其邑人姓名具書碑陰若迺吐辭為經立行為法見之者瞻仰聞之者皈依苟非有處世之道其孰能與於此以財好施於衰好興倡之則從順造之則成就苟非有服人之德其孰能與於此釋迦如來天竺人也去中國隔數萬程一日其教來傳不拘賢愚竟為奉行誠謂有出世之道也哉大尹銀青遼陽人也去興中不遠千里來尹斯府一日治政之餘修三學寺糺千人邑不拘內外咸樂助辦信謂有服人之德也哉其為銘曰凡厥萬事有興有衰興諸衰者非賢其誰府有三學自遼而置經律論宗倡法之地兵興以來殿宇無存三師乃設私院敷演大尹銀青下車臨治三師過廳首問其寺師將趨進具告其昔位則設矣寺廢久焉大尹聞之發嘆者屢京府巨鎮設此有數此幸得之胡不復修答曰大事修之何由必在所遇大大緣力緣若不遇修之烏得大尹出言吾將揆之師喜相謂遇在此時吾常佛廟興衰補敝況此三學其事匪細朝廷尚重考試無私學優中選授命為師可增聖歷綿綿長久又令佛法燈燈傳後後人受之修行無疑吾可惜此不忍見隳一日之間聽訟之暇號令從人出遊于野北登狼山有院祥巒沒為荊榛殿缺僧殘彷徨勿去載瞻載顧壞址遺跡亦有制度茲乃柳城形勝之方修為三學既利且昌爰施俸錢及己匠梓經營堂構不日成矣大尹復言成則成歟吾將改任定缺學儲欲糺千人道糧永給僧俗老幼同為是邑非此一事延及其隣歡欣而至願預邑人宜此勝事常如今日傳之子孫善繼善述

  大定七年歲在丁亥夏六月建

  ○利州精嚴寺第一代蓋公和尚行狀銘

  承直郎北京路轉運支度判官趙秉文撰

  臨濟自佛果沿而下之至於佛日自四明泝而上之至於佛鑑俱出於五祖所演南華昺昺四明逵逵為今北京松林北遷第一祖師四明之孫微公之子也張其姓諱圖蓋永昌阜俗人十九棄俗而僧廿棄律而禪參玉泉名清安寶公以機緣不契退而嘆曰大丈夫擔荷佛祖生前大事直須全身放下始得真諦遂退居靈嚴佛髻山結茅棲隱者數載山空無人以水流雲飛為受用久之梅子將熟詣北京謁微公求印證公初不之許既而不參而參無得而得一日舉黃龍心正不妄動話師以頌舉似有鐵樹開花之語公曰可矣汝其行乎大定六年始開堂於精嚴繼席松林靈感明昌六年五月預告終期跏趺而逝荼毗之日瑞彰舍利戒定力也俗壽六十有四僧臘三十師行峻而方故學者遵其道而憚其律所居不過一二載尋返舊隱晚得瓊詞銘曰

  黃龍一句諸方膽喪極盡玄微全無伎倆伶俐衲僧剔起圭稜鐵樹開花炎天造冰三上洞山九到投子一言相契草鞋掛起臨濟法將松林道塲轉身就父撒手還鄉沒眼禪和覓不可見魚戽夜塘鹿趁陽焰松漠之北利州之東無縫塔樣八面玲瓏一時推倒河清海晏花落春鸚月明秋雁

  承安五年八月望北京靈感禪寺住持傳法嗣祖沙門小師崇顯立碑

  ○雲峯真康人公墓誌

  白霫進士李守撰

  蓋陰陽始判杳乎其莫能名天地初分淵乎其不可測涵養羣生惟人最貴包羅萬物惟道最精或逆化或順化所以隱顯不同倫也何者或巖峯而悟陟或圜堵而煉真或花酒中了然得道或風雪裏卓爾全神若夫離見絕聞游戲自在者予於體道至德真人雲峯子見之矣公俗姓康氏道諱泰真利州花務村人也世業農桑母感異夢娠二十四月而生幼而不羣長而敦厚美髯過腹自有仙風道骨淳儉由於性成明昌元年躬耕於州西長壽山因而憩息遇至人盤石而坐公異之遂稽首至敬至人口傳道秘公心印玄妙頓覺神識爽然以悟仙機因拜謝間忽失所在石上履跡迄今存焉與祖師重陽公甘河飲水得道之緣甚相符契遂棄家入道明全真之關楗悟大教之根源合乎妙理則學於譚馬丘劉體乎虛玄則達於黃老莊列於長壽山懸壁之半石窟之中下志修真雖危峰崷崪顛嵓磊落林木參錯鳥飛而力倦獸步而神疲公居數年坦然自若山下行人過之者罔不歎服後里人敦請公乃下山蓬頭跣足披木葉之衣過巡院村舅氏之舍其衿氏竊焚公之葉衣火艷飛身神亦無懼體亦無傷非有道之士孰能如是哉至承安三年南川舊宜州圜居六載透徹淨中境界養成其氣吐而為文亦中規矩且吾聞之天上無懵懂仙人雲峯子殆其是與後天朝革命初定中原兵餘食艱負其老母忠誠以丐遠近慕焉公之天性至孝好禮恭儉喜慍不形予屢惜金鼎之地至人奇士比比而出如鄭狀元曹尚書蓋堂頭乃儒釋中之英俊今美髯仙翁亦道中之傑也斯蓋水秀山明之所鍾也公於丁丑夏間徙從居霫都化自然飯有長春觀住持道人高煉真志氣堅剛性情決烈少所許與一見公輒奇之曰殆鍾離之後乎遂稽首曰弟子所居之院額曰長壽師不棄卑猥於中盤礴可乎公聞之諾而受焉煉真永為皈依肇闡玄風之勝有遊宦者教之以忠正修道者指之以性命士庶者勸之以孝悌芻蕘者誘之以耕耘教化勸誘接物利生十方大眾無不周矣聲譽藉甚聞於四方四方之人踏門受教者不下數千人公得不傳之妙人莫能窺其涯矣自生民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雖然性近而習遠下學而上達匹夫匹婦可以與知焉孔子有言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斯言信矣時夏正旱士庶懷憂太師烏庫哩公與幕下參佐知公祈求有驗率眾請公至於雩壇之上公於赫日中跏趺而坐良久曰來朝清晨當有甘澍果依期有一犁之足田苗浡然興之矣其言驗如影響於是民大和會德聲聞於四野故曰修其德而天自輔豈不然哉是年仲冬凜冽霫之朝爽樓者最為傑觀四壁曠然千山疊雪公裸袒而居以及十旬餘樓下瞻仰者雲集紛紜曰非造道之深何以與此乎京主留守完顏芳秀洎監軍富森公拜邀歸院丰姿愈盛道體堂堂然真寒暑不能侵者也前後住食坐凍祈雨圜居興緣建立多有事端豈可屢陳世人讚曰其方外之人也其後利州節度任公帥官屬稽首於公曰金鼎郡師之鄉也先隴存焉願建道院一區冀鶴駕時一賁臨洗滌一方塵心以為養浩之所不亦宜乎公憫其懇誠俯而允諾至婁家營不數載間創構琳宇名曰玉京聖位窈窈然廊廡沈沈然香廚爽然雲堂邃然靡不具備歲次戊戌遇聖朝遣信臣懸金符搜訪天下高道聞公道德彌高特賜全真體道至德真人謂悟養生主可符大宗師公曰道士家風一瓢一杖生涯足矣焉敢受此大名一夕而遁去有宣授太師國王夫人完顏敬善及凝陽真人馬公君瑞大師門公望塵懇請曰公之名震天下如雷霆此必有道矣非至誠一德其孰能使之公勉而受焉終不喜於虛名後居於長壽山泉甘而土肥峯危林茂真所謂人間之勝地也昔廣成子居於崆峒希夷子隱於華山務成子潛於姑射寇謙之寓於嵩山斯聖者也清者也賢者也達者也公慕四子幽微之致遠九衢市井之喧松軒竹塢足以給棲遲暮靄朝霞足以供嘯傲公方於四子亦可謂之明者也一日謂眾徒曰儲風養月枕石潄流足稱終焉之托惟所闕者十笏丈室耳弟子聞之欣然願成於是鳩工董役梓者斤杇者墁陶者瓦鍜者火董董薨薨丁丁登登肩相摩于其山者日有千數輦而輸幣輿而入粟絡繹道途縷縷不絕如經如織孔子曰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其斯之謂歟剏乃丈室果不日成之命曰葆光是年六月旬有四日公命湯沐盥滌易衣書遺世頌頌云平生活計得優游寄跡人間九十秋撒手這回歸去也杖挑明月赴瀛洲書訖枕袖蛻然慟哭者數千眾聲振川谷僉云就葆光丁字內穴地以為窀穸葬之其徒朝祭夕祀焉至百日開棺視之信香襲人尚如初殮智慧福德靡不畢具公演道七十餘年春秋九十有二一日門人利州道錄康守安及楊志玄不遠往來匄文于余曰師之德恐久而沈陷焉將以刊諸翠琰以顯於世死而無憾矣守失學空腹焉能發揚哉誠意懇求三辭不免略摭其實而為之銘曰道超今古一氣綿綿中間涵養雲峯走仙得遇至人口訣幽玄懸流勇退性識超然卜隱長壽計就終焉心燈瑩潔物不著邊枕袖蛻行鸞鳳翩翩葬於斯地以了真緣仙翁來兮鶴鳴於天仙翁去兮道誰於傳蕙帳空月丹竈冷烟瑤臺玄圃洪崖拍肩海岳飛塵師德彌堅靈前刻石億萬斯年

  承安歲次丙辰年癸巳月乙酉日建

  ○林泉禪寺碑記

  詔書興隆佛教在處廢寺咸令葺修時歲轉增藏經生色普天梵宇由是興焉大寧之東南有山名號月華突兀秀出中有精藍曰林泉實清幽勝絕之區環以林麓陰翳蔽日亙嶺虬松聳壑凌漢是為真聖之所宅釋子之居數百年來莫之修葺乃致金剛怒目菩薩低眉近有資公禪師雲遊至此觀其古基喟然嘆曰烽火之所廢久矣師眷羡此古道場留心卓錫有信行軍總管白公見師奇之命一飯告曰栴檀願切卉木皆輝若肯薦修余當傾心而戮力焉師曰諾山之陽有巖竇號曰崆峒今昔相傳遂剏茅茨孤身隻影狐兔為儔緇素聞之雲棲輻輳伐除荊棘去其■〈木盡〉楢昔時兵燹陣亡之卒骸骨纍纍不可勝數師以慈心戢葬一塚命良匠貨以梓材揮斤析木特建正殿三楹壁繪毘盧聖像旁翊觀音寶宮迴廊方丈香積僧房絡繹相連歲至乙巳百廢俱舉有若梵宮復列嘉名曰月華禪寺勒於匾額以垂永久師一日中夜而眠有鬼神告曰吾蒙師之恩窆骨深藏免苦雨淒風之慘請啟追悼師愕然覺悟悲愴而泣誓必濟拔隨命良工擇以霜練繪水陸功德一百二十軸特建冥陽前後兩會師之道行酒不濡齒過午不食非戒不履延接往來殊無難色有千戶王公敦請禪師於龍山郭家寨剏建小蘭若名曰興聖禪林又有總管護主劉公延師於仇家莊修整小剎名曰聖水院及馬家寨蓮修寺郭家寨興勝寺馬巖文殊院上下五處附之林泉同一道場後數載間所置以供常住并四眾廢地悉捨于寺以資功德及師圓寂時遺囑諸徒曰甲乙而住之春秋七十四而逝林泉郭家寨營塔存焉其徒淨道一日茶烟間告其昆仲曰林泉古道場也自先師經營積累方創其成二六時中勤於香燈精於禪誦用祝吾皇萬壽無疆以保蒼黎均登利樂師之功懋矣若不銘石以旌其德殆將泯滅後來者無所考焉眾僉曰然隨乞文於僕僕素慕林泉木石雲烟彌空積翠四時一色文殊之真境也松風竹韻山禽相鳴開軒煮茗掃榻焚香對賓客以聆清談聽鐘聲而受真偈洵道者之所居神物之所護藉非吾師其何以興師今歸其神遊西土僕懼勝事之淪沒而不傳為可悼惜爰摭其實而為銘曰皎皎月華森森古剎突秀梵宮鱗排萬載彩繪聖容光流華夏水陸勝因追茲薦拔梵剎興隆飛成大慶道德安居林幽瀟灑將此深心上報國恩

  大德三年三月十五日己亥建

  ○大遼興中府安德州剏建靈巖寺碑銘并序

  朝議大夫守殿中少監知安德州軍州事上騎都尉漆水縣

  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耶律劭撰

  伏聞大雄示化肇興五竺之邦像法定期適屬千年之會漸流通於震旦迥超越於古初三乘遞行一雨溥潤我國家右文敷治偃革濟時繇數落以取英翹振儒風於當代闡二宗而尚禪定傳佛燈於有生廣樹仁祠大弘慈蔭安德州靈巖寺者北連龍岫前俯郡城溪壑幽深峰巒掩映天然勝概斗絕於一方宛爾道場廊開於十地初統和中有山主僧可觀與其同志幼為縣吏各負逋租亡命此山共逃箠楚後偕追捕同付獄中數日幽囚桎梏自解尋免徵錄因遂出家卜築結庵專精戒律壽考遷逝靈應肸蠁太平五年復有邑里趙延貞王承遂張瑩焦慶等三十有三人狀施烽台山四面隙地以廣布金之淨域遠模靈鷲之豐規增大給孤之園益茂耆陁之樹年??冀寢久頹墮重和初元有郡人雄武軍節度使太原王公育與邑人尹節高聳等禮請悟開上人住持經始營葺僧眾螘附工徒子來殿宇嶷爾以有嚴錢糧豐衍而不匱果畢能事全付後人僧伽實繁悉萃六和之淨侶達摩無覩固乏三代之祕文重和二十二年有寺僧潛奧與悟開上人鳩集淨財締結信士與邑人尹節李敬張士禹高聳等購經一藏用廣流通二十四年建九聖殿以龕置焉繪像煒燁而嶽峙內藏山?截嶪而雲矗經律論學揚法海之驚瀾上中愞恨逗塵機於來哲清寧四載特賜淨覺之名咸雍六年復錫靈巖之號居然閟邃迥出塵表故得水雲上士龍像名流覽境界之清虛駐瓶錫而棲止有閭山懺悔守司徒通圓慈行大師志福遊憩於此以其闕鐘杵之音失晨昏之儆飛奏為請天旨下俞徵良冶于遠方貿精銅于異域罏橐一皷大器告成逸韻疊擊而豐隆林薄四震於幽邈設虛為飾構樓以懸壽昌初元歲次乙亥復建大殿以敝法筵楹柱撐空榱桷蔽日輪奐克成於大壯清淨特備於寶坊羣峯巑屼而繚若垣牆諸塔聳峻而勢同湧現禪庵自通於幽處講座屢雨其天花今天子即位之二年有守太師通圓輔國大師法頤者久藹人天之譽蔚為帝王之師眾僧懇請遂居是寺人對境以心冥地因居而名著師固精選道行得長老惠敬付以寺事提綜不倦勤瘁歷年建置悉覩於周圓儲蓄益臻於羨積劭恭膺詔檢恪守郡符志慕佛乘誓求法印時因暇日屢扣禪關有清行大德賜紫沙門奉檀寺主沙門行柔等語其權輿見託紀述學慚博雅夢無白鳳之奇詞愧疏蕪語乏黃絹之句牢讓不獲謹為銘詞銘曰佛承廣運慧日映時法膺像季溥建仁祠世蒙誘導教被方維福濟含識學法有為偉矣靈巖豁然林壑斗遠流俗高視寥廓境淨心冥解脫纏縛以致名流茲焉棲泊鐘梵時警董修有常覺林並茂禪苑滋芳溈山圭峰聊可比方居者得趣世諦頓忘息乃塵紛味茲幽閑清淨悉同過現無別直書初終讚揚洪烈刻諸貞珉永告沙劫

  乾統八年歲次戊子九月朔庚申日建

  ○大元懿州路興中州大通法寺常住地產碑記

  鄉曲晚進東巖樵隱安思道撰

  佛氏之道肇興西竺繼入中華綿亙往古其所由來者漸矣時或垂滅復興稍微愈熾稽諸前史而有定論也余少時嘗陪緇宿輩為方外游日相親好一接清談胸臆灑然終日忘倦尋閱經文粗知其略爾大抵如來示教以方便為門利生為本使學者嚮善背惡去彼取此而已故其化人也易其入人也深夫如是歷年滋久其法彌彰俾世之咸願皈依奉香火而結靜緣崇祠宇而邀福利者多矣矧夫童髮捨身服膺是教者尤難概舉推原其理良有以焉眷此名藍第為壯觀襟龍岫而帶狼河接松漠而雄柳郡詢及創始罔克周知傳聞祖師琛公和尚棲息于茲有年矣玄風以之而振佛日以之而明自時厥後生徒接續代不乏人嗣法僧曰添曰孝琛公之雲礽也前後歷興寺事殿宇堂廊摧圮者力為修葺一旦添與孝竊相謂曰僧務寺事井井有條惟本派上下院常住地土多寡肥瘠隨宜播種歲計所入粗供齋粥尚慮陵谷變遷迷惑畛畔殆非遺厥後昆之良謀也曷若刻諸石昭示空門永為張本固不韙歟二僧謁余以記文見囑添俗姓胡氏本郡人也與余有里閈之舊義不能辭謹摭其實而述之

  ○大寧路瑞州海濱鄉周家莊雲谿觀碑

  長春宮提舉沖和葆素明一大師張道中撰

  夫道無形跡故不可以言傳不可以搏持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是以洎乎我玄皇闡教開示後學強謂之名曰道由茲以降太極兩儀三才之道既分陰陽天地萬彙之理已著是知道家者流其來遠矣瑞州之北相去二百里許有山曰瑞雲山洞曰天一大洞觀曰雲谿自古黃冠修煉所及殘金之末天兵往來縱橫之際是洞一廢荊棘叢生虎豹恣行人跡罕至然故址猶存迨我世祖皇帝繼天立極奄有天下四海八荒玉帛交錯諸國稱臣於是招賢聘士以輔國政癸卯春詔丘神仙於海上訪問至道玄風增輝四方雲朋霞侶如星拱北似水朝東名山洞府水陸佳勝之地是以李玄久先生迺錦州坊市人也父祖專恃農田為業先生幼而多疾百藥無效父母捨入建州大王山雲峰觀禮曹大師為引度之師曹本觀拜李老先生為師李又拜禮龐老大師綿綿相繼薪火相傳龐聞兵神仙應詔住持燕京大長春宮逕詣堂下炷香參拜懇求為門下弟子受以祕旨因得列於門人之次玄久實丘神仙之法孫辛卯游歷諸方二十年欲卜勝地以盡終焉之計庚戌單瓢杖履來遊斯洞觀其攢峰簇嶂上接層霄霽靄晴空遠連滄海乾地有泉源源而至洞之側泓池無競晝夜不息春秋變化靈異無窮山勢崦抱溪流迴合瞬目之頃營謀之心已定遂刪荊剪棘鑿石興工朝往暮歸結良緣而為善果星來月去開荒地以作福田钁土播種衣食自給居山四十餘年人無識者庚辰郡人大中大夫大寧路總管崔履謙因暇訪師談玄論道見其冥功實行樂清虛之活計甘淡泊之家風吾今而後愛之敬之奉施淨財三千貫張世榮崔公故友也知鄉里有善人可敬亦施鈔二千貫崔良亦施鈔二千貫剏三清寶殿四方檀信聞而樂助不期年雲房齋廚儼然一新眾仙墳在坤方可以藏遺蛻莊產地在離位足以贍緇流丙辰春呼門人而告之曰吾今壽已八旬生死無足慮雖然論其功績之勤如是之勞以傳不朽若事之畢一旦歸空無餘恨矣門人應曰然時僕參大寧路道門提點因公適謁老仙留居數日示以前後之勤勉掇其實仍繫之以銘曰大道無形難狀難名玄皇立教強道之稱陰陽既判天地咸寧三才已備萬物生成天一大洞自古天庭殘金之末厥廢天兵誰復興之玄九先生

  大元歲次丁亥至正七年五月十七日立石

  ○利州長壽山玉京觀地產傳後弭訟碑

  白霫李察憑撰

  跋利州之西憑榆河之渡呀嘻高哉訖然而魁秀者長壽山也山之東僅四百步壯哉峙然而金碧輝空者玉京觀也乘高瞰下不沙不礫不垚不瀦闊而長澤而腴者觀之藝地也其地是種皆宜昔大軍漸平清真人康泰真敻剏有之傳三世而王端張定實同其主二子老白一二門人曰天下平乂久矣民蕃地褊以至隘墝促塉堆燥窪濡牛力農具僅可通者莫不燔荒斫枿而熟之至有盜植旁封而致訟蓋盜生乎不足訟起乎不平也我賴祖師明智坐享上稔不糞之地而無燔荒斫枿之勞吾耄矣泉壤日近若猶丱稚而懵今之盟鄉鄰辨封畔昭昭乎審識諸石若將與人辯侵昧之訟不已是吾貽訟嫁怒于後若然則奚若一辯而熄其後訟哉竊嘗思之辯之則有狥外炫物之譏不辯則有貽訟嫁怒之患絜患度譏譏不暇恤設茲土無主以轄之無碣誌以限之使貪人四侵終莫闔醜貪之口是之謂必露吾恐其貪虛益而受實損何則法有廳復吾儕故地者使挾法復地小則有昧地之罰大則因昧入人之地者亦有之茲二者不俱則一是之謂貪虛益而受實損狼所貪者豚也主人護豚而穽之狼出陷生之禍者少矣使狼知穽所雖飢餓成骴亦弗入知損而無益故也茲地猶穽爾碣所以指穽所也吾必知後訟而不早堙其漸是之謂吾心穽忍逃狥外瑣瑣之譏以穽後人乎噫汝識之祖師所以剏有茲土我所以坐享成業而又早辯後訟者皆度時酌宜而然夫強弱相隨者命也得失相尋者分也天無恆命物無定主理也然則雕文於石時恤後訟始欲弭之後之有訟無訟自有酌宜行矣吾無恤焉可也

  大元至元二十四年辛亥月己卯日立石

  ○利州重修東嶽廟記

  儒學正徐潛撰

  祀禮之設尚矣惟五嶽號為海內之尊凡登諸秩祀者又非他山之儷也古者帝王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秦漢以下封禪紀諸信史者七十二君所奠之土惟魯所治之宗太皡是知五嶽者迺天下之所尊而岱宗又五嶽之尊也苟無靈跡瑞產以昭其異特撮土焉耳焉用披誠致款以褻其敬哉季氏旅于泰山仲尼非之何則聖人治人事神一於禮而不苟者如此後世建立行祠遍為寰宇兩翼列置曹司善惡二部隨民所禱吉凶孚應得非世變愈下所致然乎嗚呼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古也又何異夫冉子不能救哉白川嶽祠奠於坤隅以其歲月悠遠殿宇廊屋不無殘毀以故人莫克居神不顧享泰定丙寅全真道裔劉德寧瓢笠而來于內掛搭悚焉興嘆以為一方靈跡廢墮至此不惟民庶缺首愆之地繄彼羽流者亦無棲息之所焉於是首捐衣鉢裒工計料移創武安清源二王行化太尉合四位皆隅座附於正寢神門虛廊各一區又東向賓位庖湢為間者五正殿重葺煥然一新又東創玄元殿以宅方士所費則物初不出於常住無煩於士民數稔以來厥績稍著闔郡民庶高其素行為之捨財相助以後為恥劉師道流也昔重陽祖師倡真風於東海演大教於西秦其要皆以慈悲方便為本濟人利物為心首尾一紀而廟庭玄宇輪奐可觀蓋由人專其敬然後人博其惠惠所能博是享其敬也敬所能專則功易成也其功之成實勞實劬有非勞非劬者存焉故能交神明於虛靖位天地於中和一方年穀屢登物無疵厲者雖神之惠實師之所惠也彼將原神奇於臭腐造玄牝于天根凌太虛而馭六氣扶飛仙而駕靈飈顧此真積蘇耳又何屑屑焉從事于斯而後可以為至乎雖然玄元所謂九層之臺超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循序之功必假途於彼而後可期於自得豈與夫離人外物繆執頑空者同日而語哉

  至正歲次乙酉仲夏中旬吉日立石

  ○宜州廳峪道院復建藏經千人邑記

  東海徐卓撰

  佛經者西域天竺之迦維衞國淨飯王太子釋迦牟尼之所說也太子當周莊王九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脅而生及長捨太子位出家苦身學道精進六年已來覺悟一切種智故謂之佛佛在世垂化四十九年至於天龍神鬼無不能法後至拘尺那城娑羅雙樹間二月十五日入滅度其弟子迦葉與阿難等五百人等共追撰述綴為經教行之西土千百餘年自漢已上中國未傳逮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於殿庭以問朝臣而傅毅對曰此佛也帝遣中郎蔡愔秦景奉使天竺求之得佛經四十二章及釋迦立像并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東還愔之來也以白馬負經因立白馬寺於洛城雍門西以處之而後魏晉宋齊之間梁陳隋周之際聖賢繼至經論日滋寖興於姚秦羅什大備於李唐玄奘由是空門興教與儒道爭衡下至五代降及宋遼歷夷險而其教彌光經隆替而斯道愈振凡所貯藏有五千四十八卷故名曰藏經廳峪者乃遼時耶律詳袞家之墳所也其家世積善遂卜勝地以建佛宮置以藏經其來也久雖貯於此未見弘揚先是忠顯校尉顏壽因此地之是歷觀斯經之不宣乃糾工人共齎物用請僧數十人長穿開讀至於皇統六年十月十七日無何為火災所焚其餘屋舍掃地皆盡大凡事久則絕絕則有時而繼物久則滅滅則有時而興然則繼絕興滅非其人安能為之哉郡人馬祐者乃逸士也遯世高蹈卜居相隣自觀煨燼之餘基誓發繼興之大願遂與舊邑人顏壽等親為倡率轉相糾合乃得千人立為一社眾推馬祐為邑長以顏壽等為提點募錢易經鳩工構藏隨其卷帙貯以櫃匣其餘佛屋僧廊次第建立庶幾法無凝滯人獲頂傳上以報皇國之恩下以資吾邦之福且走一介求記於余余亦里人也既聞其善喜不知極以筆書之俾勒諸石

  皇統八年歲次戊辰七月十五日立石

  ○興中州達魯花赤也先公平治道塗碑記

  鄉曲後學林 撰

  夫青巒嶺者自古有之東連遼水西接霫川過者曷勝其歎息哉捫參歷非信有之矣自壬申夏五月公來剌是郡其公廉清操雖古之襲黃亦可肩也時有秦玉太師中書右丞相伯顏選收鷹犬以伯勒格文字付公既蒙鈞諭即入山谷間搜尋窩雛鷹鷂兩年之間所得白鹿各一雕籠盛之遠貢京畿育諸苑囿感蒙厚賜公每臨是嶺未嘗不咨嗟而已去歲元統甲戌農事已畢鳩集民人鑿嶮除荒填溝補塹可謂使民以時其亦有利哉不旬日而成坦路使負重致遠者悉無覆車牽鞚之患以此觀之實出公勤政之所致也隣封金源民人聞之亦與助工鄉人田榮等刻石於嶺表以彰使君之德丐余為記姑述其大概云爾

  元統三年歲次己亥秋七月望後三日立石

  ○舍利塔遺碑

  南塔之前有鐵塔一座係契丹重熙十五年所鑄葬釋迦定光二佛舍利其塔不知始於何代後人於其地基刨得一窟下見地宮一所高七尺零廣六尺五寸八面均平有碑八塊砌於週圍牆內字跡模糊者兩塊殘損者一塊字體另為一種不能認者三塊字跡尚清楚者兩塊今錄於後

  其一

  維大契丹國興中府重熙十五年丙戌歲十一月丁丑朔十六日壬辰起手鑄次年四月己巳朔八日壬子時葬釋迦舍利記辦塔主覺化島海雲寺業立沙門志全

  其二

  光福常住以豐肥祐上下而和睦邇後展討殿宇建置堂廊每嗟佛隴閃于南隩大眾僉議欲移中央即有惠行大德潛資義倉提點雲敷共捨淨資一千緡矣其諸釋俗量力施錢共四百千用充功費尋擇良辰亦得吉卦坼至千簷獲定光佛舍利六百餘顆至地宮內獲釋迦佛舍利一千三百餘顆再選定四月八日午時依舊如法安葬切以慧材狼山冗學龍苑庸夫赧扣瑣才聊編盛事伏願三乘五牲承茲迺捨羬軒七趣十生伏此乃同登犪駕更願陵谷變懿範不凋地久天長徽猷永固云耳

  天慶二年壬辰四月八日丁亥朔八日午時葬

  ○佑順寺碑記

  辦理土默特貝子旗事務戶部主事諾立?民撰

  康熙癸巳秋余銜命辦事口外來茲土默特旗分越明年春適屆萬壽慶辰因思往歲備官郎署追隨大僚得以拜賀竭盡愚忱祝聖算於無疆抒臣心之感戴夫今奉職至斯迴望燕雲千有餘里何由得一招提名境仰禮大雄上祈聖壽詢之土人知興中府城祐順寺一剎實為勝場且告余曰茲寺為綽爾濟喇嘛蘇住克圖大師所建大師思報國恩創茲梵宇暮鼓晨鐘寒暑不輟每逢聖誕之期及諸佛降辰則統率僧徒俗屬虔心祈禱倍切當時余聞之隨齋沐赴寺乃見夫基宇廣延肇造宏麗凡旗人上下岡不頂禮蓮座願促己年承增上壽齊聲呼籲山谷皆鳴余肅然起敬竊謂輦轂之下近光沾澤既習且深途歌巷舞頂祝拜揚之盛自應爾爾今乃遐荒異域深山窮谷之人靡不傾誠禱祀一至斯極豈非我皇上德洋化洽浹髓淪肌之所致耶于是登殿偕眾叩禮金容仰祝之餘因得參喇嘛大師詢其衣鉢之淵源及啟建之顛末一一為余言曰余初披剃曾聽法于西域達賚喇嘛師座下後遊京師住持白塔荷蒙聖恩入內庭講誦經典出入所在寵禮優渥繼因老病乞休復奉命于塞外蒙古旗下任意栖止故來是土闢茲靜室晨夕唪經祝延萬壽是役也奏請于康熙三十七年八月望日凡鳩工庀材則于次年之八月望日始而落成于四十六年之正月十一日木者石者陶者圬者丹堊而髹者咸出尚方若山門若天地殿若殿前之經閣若東之戲樓西之伏魔大帝殿暨東西兩廡若塔若鐘鼓樓若大殿若東西配殿若大殿前對峙之經閣若東西分列之藏經閣以及羣樓等合計一百五十楹歷數載而始竣工既訖工又復奏請寺名蒙恩敕賜佑順寺并檀香聖像復蒙給葛隆十輩班弟十輩阿里渾吳巴錫十有七輩受此高厚殊恩雖摩頂踵難報涓埃苟非鐫諸金石永垂奕??冀未足罄方外頂祝之微忱也爾其為我記之余曰嘻立?民何能無已以余所聞見及師語者略記之以見我皇上撫馭中外莫不尊親於萬億斯年與天無極也是為記

  康熙五十四年歲次乙未季夏望日立石

  ○玄羊山靈佑宮碑序

  奉天府義州管土默特兩旗通判蔣國璋撰

  伏以天瑞呈慶雲人爭快賭神翁寓名山世羡奇逢茲有錦州府城西北松嶺門外七十餘里名羊山者屏擁西北山色青翠襟連東南水光接天四大潛龍圍繞中央正龍獨顯人莫能名惟有神人指示曰此羊山也非其人莫能居焉非其人莫能供焉忽於乓祖八代郭守真之徒劉太華號翫世道人親承師訓心受真傳坎離交泰童子分明師命出山尋訪弘陽適遇貝勒王帳前善人李應啟等心識其法奉請主治玄羊山經行數載針傳于世普救於千千無一而不思無一而不念誠所謂神針神法神醫者若我翫世道人也茲又結成皇檀大事因緣啟建靈祐宮混元閣伏魔殿並及山門配殿煥然一新觀廟貌峩峩林泉增彩神聖巍巍來求必應伏願皇恩浩蕩俱同日月之光輝聖德無邊共入玄門之真境祖道流傳法輪常轉子子孫孫不絕福履綏之介佑方來矣

  雍正十二年三月吉旦立石

  ○玄羊山靈佑宮碑記

  古閩福唐何奕舒撰

  常於洞天福地名山大川必有所誌予素聞出松嶺門外西行七十里許有玄羊山幽趣或露截腰或霞橫樹沙淡烟搖蕩巒浮炁山前一帶谿流係維揚法師劉君修道濟世所居焉予聽聞之下心竊仰慕是歲五月不辭跋履出邊趨謁登臨果見峯巒懷抱廟貌巍峩燦然大觀又見劉君童顏鶴髮灑灑落落養性天真殆無窮期又得仙術祕蘊救世針無不灸灸無不靈俾舉世同登上壽咸稱仙手無論貴賤求治不靳囊丹前李君敦請上山不過草盧一舍迨後劉君開拓鴻基由山門而入大殿三楹中祀金闕化身上帝左藥王右祖師配殿各一楹左速報司右太乙天尊兩廊各三楹後院由甬道而上蓬萊島祀關西夫子從月台又進三台三楹溫元閣祀元始天尊兩廡又各三楹劉君養性居焉前後又有錯落靜室劉君勤念開闢四方遠近翕然樂助告成此山之興皆由劉君平日救世感人所致予閩人也塞北之外何幸得受劉君教益深慰素心又見此山不減洞天福地可能超塵脫俗流連繾綣不忍遽歸故作是記

  雍正十二年三月吉旦立石

  ○創建天仙廟碑記

  關西庠生孫折?貝撰

  九關台門外貝子地方石人溝於癸卯歲新修一廟巋然天仙眼光子孫香火行宮也為鄉人祝釐之所以形勢觀之前望皇邊後靠名山右 【 右:左】 近朝陽右臨秀水基址清奇規模宏壯亦邊外之勝地也有衲子化欲獲少林之正派言行動靜為僧俗法其徒語福尊信師法慈祥為念恒至於斯目覩大地不忍棄置於是持簿募化幸遇眾善輸財力助不年餘落成大殿三間棟宇流輝莊嚴金錯鄉人佳辰令節游焉息焉禱焉靡不隨至而各應焉姆教宜民關睢鵲巢之化坤惟錫祉螽斯麟趾之祥其為福也大矣是故廟者貌也不有廟嚴翼之心不生不有貌如在之心不至是故男登其堂則肅然起敬拜跪而知禮節女入其室則惕然興思感慕而效正良若或務閑群聚則相與量陰晴而農事勤矣較豐儉而土物產矣愛議禍福而和睦興矣則斯舉也不亦大有賴耶既落成不述於文無以垂遠因敘其創建之由與善俗之意以告來者

  雍正八年歲次庚戌夏日中浣吉旦立石

  ○創建藥王廟碑記

  樂邑庠生劉著撰

  蓋聞天地以生物為心仁人之所以溥解澤神明之所以昭顯佑皆是物也慨是生民以來莫不蕩陰陽之和以林總於世而戕賊者百出往往寇盜竊發恣其魚肉反側跳梁肆其殺傷幸而處堯天舜日之下以得樂其天年乃內梏於七情外侵于六沴又以疾病成愁苦而不勝夭閼殜殗之患此古神聖有深惜焉所以自神農氏嗜百草以療毒至黃帝時而岐伯諸賢聖參陰陽之理抉命脉之微而人乃更生焉迨其後歷代名公握勝算著方術以安集而生全者又何可勝道嗚呼天下後世其得躋仁壽而登春臺者孰非神聖調元讚化為天地廣生成之所致哉是以住持化欲慨然發心募化餘鍰鳩工庀材創立大殿三間羣房六間藥師聖像居其上藥王藥聖在其左右十代名醫亦以次列焉為時兩月而今告厥成遠之則巍峩可觀近之則金碧炫目斯誠士商居人往來瞻禮仰報聖德之善地也故記之

  乾隆六年歲次辛酉菊月上浣吉旦立石

  ○創建地藏廟碑記

  義州管土默特旗務事通判圖興撰

  嘗思幽明一道人鬼一理在天者吾知其為日月星辰在地者吾知其有山川草木至於日月之升沈星辰之轉運山川之流峙草木之長養以及風雲雷雨寒暑陰晴之變幻無端夫豈偶然之故哉其主宰乎是者當必有在矣夫明既有人幽必有鬼無二理也明有王者教養乎羣生幽亦有主者超脫乎眾厄又豈有二理者聞地藏王菩薩乃幽冥之教主也其所以弘濟幽隱指迷遊魂使之超昇輪轉而不永沈地獄者皆菩薩大法力大慈悲為之也菩薩非所以制幽鬼之命者哉試觀大千世界無不塑像作福以修善果菩薩之感應誠不爽也今朝陽寺住持僧化欲自康熙辛巳年于寺之前創建菩薩大殿三間配殿六間殿後復葺靜室二間倉房二間幸其功告竣庶幾朝夕諷誦為大眾廣福德也云爾是為記

  乾隆六年歲次辛酉菊月上浣吉旦立石

  ○三座塔關帝廟碑記序

  奉天錦州府知府岳海撰

  蓋聞神威奕赫千秋肅苾祀之瞻廟貌巍峩百世仰弘綱之重忠扶末運非徒存鼎足之乾坤義植阽危再闢蚕叢之日月丹心秉青簡以常新浩氣貫白虹而不滅一席桃園易友朋而昆弟半坐荊楚奮志勇為神明不獨翊漢祚於三分真是正人心於萬??冀義州三座塔新建關聖帝君廟者創立有踪舊古塔基彼日盻兮乃龍蛇潛藏之歸穴歸去來兮實商賈通衢之要路東通遼海西接神京貿易迴還絡繹不絕於是乎建廟結會夫廟者關帝廟也夫會者山西會也經之營之合會攻之廟貌已煥然一新眾皆仰之況耀前朝粉堊凝霞及我盛朝追封三代祭祀春秋享千年血食來萬古香烟者無非忠肝義胆之所致也是以癸亥歲闔會人等故散謫仙之黃金捐資樂貢因運公輸之鬼斧鳩匠經營工程告竣由是勒碑刻銘誠為永固不朽矣伏願俎豆常新蒸嘗弗替神忻聖悅均沾潤浹於蓂階瑞應祥徵爰慶風調於鳳律謹記

  乾隆十三年歲次戊辰九月下浣日立石

  ○塔子溝關帝廟碑記

  直隸試用知縣廣寧撰

夫自漢代以來普天之下凡有血氣者無不起畏起敬聞風而尊慕者無過於聖帝也聖帝之精忠漢室義勇穹盧至六至剛英雄千古固昭昭在人耳目脈脈通乎地天不必盡述於毫端亦非毫端所能盡述也但念塔子溝地雖沙漠路當孔道通各關要隘接蒙古諸藩絕塞最要之區乃旗民商會之地其東南隅有關帝廟正殿禪房及諸配殿無乎不備拜瞻之下巍然煥然甲乎一方而獨盛者也住持僧常福者山西人也與其推本之意充敦崇奉之念於隆 【 隆:乾】 乾 【 乾:隆】 癸亥年虔誠募化於本境官長及眾士商幸蒙善信捐助即為開拓其地巍峩其貌聚集鳩工修葺一新其工程之堅固妝采之威嚴較之塞外諸廟宇為尤勝焉此眾善信之同心樂助住持之精誠營幹實聖帝之威靈顯赫感動而成也予奉委勘驗八溝同知命盜事務代驗隣封塔子溝蒙別駕法憲分符是邦戴星奉職酌水盟心政治德化洋溢道途我嘗為景仰而慕效之也命僧向予索言以識其事予雖疏拙敢不竭瑣尾面 【 面:而】 應命耶是為記

  乾隆十四年歲次己巳九月穀旦立石

  ○財神廟碑記

  塔子溝理事通判通古撰

  夫神靈感應莫不鍾川岳之精英受天地之篤祐由是功垂宇宙德化神洲未聞不有精靈而能致昭誠敬也如我碧霞元君天仙聖母位居泰岱之尊職寄江河之任神威赫弈千秋肅瑟祀之瞻廟貌巍峩百世仰坤儀之重民安物阜山川群后效靈海晏河清岳瀆諸神受職神功溥博聖德淵深況乎聖朝歷次加封鑾輅親臨瞻祀凡普??曳率土莫不尊親即蔀屋茅簷悉知敬仰是我塔居民于財神廟內起建聖母行宮每年四月十八日恭逢聖誕之辰虔誠祭祀靡不傾心維時老弱盈庭簪裙塞道雍容鴛鷺若眾星之拱北辰輻輳駢肩猶百川之赴巨海凡頌禱之所寓實敬愛之攸存爰據輿情用記其事以誌不朽云爾

  乾隆十九年歲次甲戌四月十八日立石

  ○建秀塔書院記

  塔子溝理事通判清格撰

  牧民者有三事曰庶曰富曰教塔郡為蒙古藩封昔逐水草人稀地曠聖祖仁皇帝布招徠之令負耒耜而至者日眾于是氓庶聚而草萊闢焉百穀植焉桑麻樹焉世際太平五風十雨嘉禾歧穗歲事登焉既無力役之徵又免催科之擾宮居粒食比屋盈寧庶且富矣然而謙讓不聞凌競相習詩書之教未興人惟見利遺義焉耳詩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夫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是生質之本然豈以殊方而有異哉特無提撕警覺啟其屯蒙遂使林林總總之儔貿焉無知殊負國家愛養斯民之意辛卯夏余守是土實深滋懼爰擇治之東北隅舊館而修葺之名為秀塔書院選人民子弟之岐嶷者分俸延師而董率之願入几筵講讀者聽之俾習于經書優遊漸漬仁義禮智我所固有以成其德而知學之可樂也由此而家絃戶誦人才蔚起黌宮泮水次第興焉豈不休歟然猶念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五典是敦群觀感而興起焉是所厚望若徒事筆墨以希利達則非余之本意也是為記

  乾隆三十八年歲次壬辰春月吉旦立石

  ○重修塔子溝廳署碑

  塔子溝理事通判清格撰

  凡治之建署所以布政事而壯規模辨等威而彰國體非同蔀屋衡茅聊蔽風雨者可以漫不經心也故予所歷公廨無不綢繆補葺以稱制度塔子溝地處邊陲本遼西三衞之境我聖祖仁皇帝布物土之宜教民稼穡于是闢其田疇商旅輻輳漸成都會移駐理事廳統治之創署以來蓋三十年於茲矣辛卯夏予調蒞茲土下車之始周覽署宇見夫棟將折而榱將崩者有之垣將頹而牆將圮者有之寂寞荒涼殊難寓目謹按治境東接奉天南距長城西界八溝北交科爾沁幅■〈巾員〉五千餘里七旗之王公貝勒處其中各省之編氓黎庶耕于野天下之工賈雲集于市肆人稠地廣而公庭如是將何以啟四方之景仰壯萬姓之觀瞻乎夫具中人之產者猶思輝煌其門閭況朝廷官署為居高臨下之所詎可任其傾頹而不一為籌畫也哉雖然斯舉也若派之里下則不特擾累且顯違禁令用是輾轉思維遂循例借廉為之鳩工庀材擇日從事外而堂廡內而庭院以及圍牆棖楔缺者補之廢者興之頹敗而朽腐者更易之自壬辰春暮至夏五月歷九旬而工竣計費廉八百餘金前後左右煥然一新目擊之餘不覺神怡心曠議者曰邃古之世茅茨土階渾渾噩噩愈樸素愈休嘉曾不聞動作興工新人耳目而後黎民於變乃臻上理也不知古今運會不同文質異宜今之不可以為古猶古之不能為今讀書論世貴有兼權未可膠柱鼓瑟不然翬飛鳥革何以稱焉美奐美輪何以頌焉今不憚土木之勞急于修治良以生當盛世蒞事親民整齊完固以昭法守而肅觀瞻顧可緩歟是舉也不敢因陋就簡視同傳舍區區之心殆如是云未知後之蒞斯土者亦有同志焉否耶

  乾隆三十八年歲次壬辰春月吉旦立石

  ○創建塔子溝城隍廟碑記

  塔子溝理事通判清格撰

  乾隆三十七年歲次壬辰秋制府周諱元理奏請熱河創建城隍廟皇上允其所請發帑興建於三十八年五月工竣皇上親詣拈香瞻禮御製詩序勒諸貞珉恭錄詩序以弁碑首

  城隍之神莫詳所自或謂始于唐李德裕之立祠成都而李陽冰縉雲城隍神碑則謂惟吳越有之然張說在荊州張九齡在洪州並有祭城隍文可見不始於成都亦不獨行於吳越且蕪湖城隍建於吳赤烏二年則又不自唐始而考城隍名義實權輿於八蜡水庸則并不得謂自吳始矣迨宋以後天下通祀明初雖改從山川壇尋亦復舊今則省府州縣同之熱河向未有神廟壬辰秋督臣周元理以為請即發帑庀材飭治之或以謂熱河故無城隍於名毋乃不稱余曰否否神之號為城隍方隅是保甿庶是依熱河自皇祖締構山莊以來迄今六十餘年民物恬熙井里殷富五廳隸屬咸臻阜寧儼然一大都會必有以默相之者記不云乎有功于民能捍災禦患則祀之則熱河城隍之宜備祀典于禮誠不可闕且行宮石城崇墉屹峙武列三源安流導和何不可以循名徵實又詎在列雉重闉環壕曲塹方足以當斯義哉越癸巳夏五月工蕆余適臨幸山莊親致瓣香以落之作詩紀成并序緣起俾揭諸麗生之石且告所司慎厥事焉八蜡分明紀水庸謂由唐始見猶壅興州久矣民人聚新廟于焉鑒饗鑒

  【 鑒:衍文】 供佐帝佑民宜有祀禦災錫社顧無封燕公椒奠曾攄悃洪武泥塗或不恭避暑石城皇祖建仁雲嶺聖慈從昭靈助順萬年賴薦禮申誠此日逢猛獸毒蟲消百戾春祈秋報走三農七言用代豐碑泐士吏欽哉奉秩宗

  竊案塔子溝地方雖設立在熱河之後而民風土俗無殊內地況設官立社民庶安集而聖序中所載明且確矣至塔屬地方遼闊民人輻輳亦居然一大都會也熱河既蒙皇上敕建城隍廟宇而塔子溝即隣封之府州縣也應一體遵建以昭敬順余于辛卯歲調蒞茲土查其地幅■〈巾員〉五千餘里而命盜案牘終歲纍纍且輕生兇頑橫恣暴戾者不可勝數此非王章之所不逮或冥罰之所不及也于是首捐廉俸勸募境內諸士商等擇地創建城隍廟于署之西構大殿三間儀門三間配殿六間寢殿三間僧房香積各三間并立節孝祠土地祠各一間朔望瓣香春秋享祀以祈護國佑民捍災禦患上以仰體皇上備祀典之隆下以保黎民阜寧之福至于神道設教彰善癉惡以儆愚民亦聖朝之所不廢云爾興工不逾年而告厥成瞻禮之際肅敬欣仰爰為是記以勒諸石垂示後人惟願廟貌常新篆烟永盛則塔屬地方均沾利樂于無疆矣是為記

  ○烈女苟姐六姐合傳

  塔子溝理事通判清格撰

  夫節者天地之正氣烈者宇宙之英風故士不辱名女不辱身昭昭乎謂非浩氣所存懿德所賦詎能如是耶雖然節烈之行自古迄今考之鬚眉丈夫中尚難多覯又何易求之於閨門女子哉夫名門巨族之內通都大邑之間習閨範而諳大義慕貞效潔觀感而興起者有之至于化外邊方寄跡流寓唯習桑麻耕耨之勤即女工針指尚不苛求又何得以節烈責之乃塔子溝自乾隆七年開設以來民無土居人皆農業而哈拉哈地方有苟姐者山東登州府海陽王國珍妹也幼隨父母出口耕種謀食至乾隆八年時年十七矣因郭華亭調姦不從含忿自縊又楊樹溝地方有六姐者山東濟南府齊東吳士禮女也自幼隨親出口乾隆三十七年亦年十八矣因工人孫道山圖姦不遂以致被刃身死先後詳請予旌嗟乎二女者一投繯自殞不惜月缺花殘一甘蹈白刃寧辭珠沈玉碎鐵石之心剛毅之氣誠盛化之感孚王仁之漸被有以使中外同風賢愚共格所謂天地正氣宇宙英風昭昭然浩氣於茲見矣余守斯土目覩冰操之可敬心憐貞魄之宜旌爰為合傳以宣揚其事並立祠以祀焉

  ○勝景八韻 【 并序】

  夫閭閻積習固足以徵善惡於民風而山川秀美實可以卜人物于降靈也古稱東南多秀麗而西北多雄壯信哉言歟然塔溝地近畿輔壤接邠岐吳山越水之盛兼而有之非僅雄壯而已每因公遍歷境內不禁爽心悅目因擇其尤者聊為吟詠以紀勝概並不復計其工拙也

  西梁曉鐘

  東山霽雪

  榆林夜牧

  綠陰灌圃

  建昌夕照

  淩河春漲

  北嶺樵歌

  離峯積翠

  ·西梁曉鐘 【 西梁有廟距塔溝里許每朔望五鼓鐘聲遠聞頗警塵夢】

  良宵萬籟絕無聲倏有晨鐘郊外鳴嘹喨乍疑吹鐵笛悠颺猶似撫秦箏五更夢喚霜天曉十里音傳風月清漠北紛紛萍水客誰能於此獨忘情

  ·東山霽雪 【 塔溝東山插天自秋暮至春積雪未消遇晴日望之若玉屏】

  曈曈曉日照蓬萊雪後嵯峨天宇開霄漢遙生白玉島平郊近擁水晶臺千層粉黛渾如畫萬丈光芒不近埃為向峨嵋看積雪何如此際好徘徊

  ·榆林夜牧 【 榆林近南河夏秋水草豐盈蒙民牧牛馬數千晚眺亦一大觀】

  偶向南郊逐晚風清流繚繞茂林東一羣騏驥傾雲練幾隊牛羊簇錦叢驅犢隄邊芳草綠秣駒河畔夕陽紅牧人添得歌聲好彷彿桃林暮景同

  ·綠陰灌圃 【 東河一帶俱為園圃溽暑之候柳陰下轆轤灌溉洵為幽致】

  數株楊柳綠陰生長日炎炎晚倍晴鋤徑好看葱薤色引泉惟聽轆轤聲涼傾樹底風偏至蔬滿畦中水自盈底事灌園陳仲子於陵總不慕浮名

  ·建昌夕照 【 建昌溝距塔溝數里樹木陰翳日光迴照暮景尤佳】

  建昌邨隱小河東暮景天然趣不同落日半含重岫裏彩霞斜映碧溪中兒童歌起迎新月鳥雀歸來動晚風為問王維多妙筆可能圖畫一般工

  ·淩河春漲 【 淩河環抱塔溝暮春陡漲景趣尤勝】

  連綿春雨一朝晴不覺淩河兩岸平波泛桃花流錦浪洲橫楊柳駐啼鶯板橋已沒愁難渡原野無妨正可耕我欲乘槎聊一試此間曾否接蓬瀛

  ·北嶺樵歌 【 塔溝樵者俱集北嶺歌聲裊裊餘音不絕】

  北山青翠極嵯峨時有丁丁振斧柯忽聽風吹齊右曲更添雲遏郢中歌悠颺似得溪聲助逸響偏宜林木多遮莫當年頻扣角令人惆悵意如何

  ·離峯積翠 【 塔署正南一峯尖若浮圖堪輿家謂之離峯乃文明之象夏秋間菁葱如畫】

  一峯高插萬峯頭獨峙天南孰與儔秀並吳山猶帶潤麗增衡嶽最宜秋雨餘歷歷嵐光曉日映層層蒼翠浮謾道文明徵此象崢嶸原為近神州

  ○月華山

  矗立更嵯峨陰翳古木多夕陽銜翠岫新月挂藤蘿

  ○千佛洞

  碧澗日潺潺松高勢莫攀洞中多古佛衣著盡苔斑

  ○蓮花山

  雨過峰晴別有天飛塵從不落巖前白雲一片聯朝暮猶晤當時十丈蓮

  ○魚兒石歌

  嶙峋一片奇形石勢若長鯨奮勁翮三十六鱗巨浪中龍門萬丈不點額翠滴苔文枕曉烟驅來疑借海神鞭昆明池水尋不見何年飛上此山巔玲瓏豈是施鬼斧夜夜文光自吞吐曾憶入舟獻瑞時詎獨當年知周武生成鬐鬣最分明靈曜流光色更晶天機活潑原不泯欲化龍兮點二晴

  ○臥佛寺

  雲山四面護招提洞裏烟霞一望迷方丈飛花當楹落祇園香葉拂簷齊談玄客到衣沾露問偈僧歸月浸溪清寂已堪稱極樂何須更向九州西

  ○窟窿山

  疊翠層巒萬木間一渠流水出塵寰此中定有秦人在何似漁翁去不還

  ○古槐山

  古槐何代植蒼翠自依然幾度凝眸眺斜陽一片烟

  ○和勝景八詠

  朱松年

  西梁晚鐘

  東山霽雪

  榆林晚牧

  綠陰灌圃

  建昌夕照

  淩河春漲

  北嶺樵歌

  離峯積翠

  ·西梁晚鐘

  枕上晨鐘報幾聲西郊梁上寺中鳴五更霜夜疑歸雁十里紅樓擬弄箏客夢驚時心欲醉塵襟淨處耳猶清身非名利奔馳者逗得鄉思倍愴情

  ·東山霽雪

  世人謾自說蓬萊雪霽東山眼界開日映層巒瓊作障光凝峭璧玉為臺紆迴曲徑埋崚骨矗立懸崖絕土埃不必灞橋驢背興冰心到處可徘徊

  ·榆林晚牧

  榆林深處透清風晚牧成羣西復東牝牡驪黃俱逐隊嘶奔騠駃各為叢坐堪倚石聽流水立向斜陽看落紅此地無人空冀北悲鳴伏櫪意相同

  ·綠陰灌圃

  垂楊一帶綠陰生夏景年來日日晴畦畔菜根肥飽腹籬邊樹蔭穩藏鶯乘風倚檻襟懷暢醉筆題詩舍壁盈何處有山容我住學農學圃棄虛名

  ·建昌夕照

  攜友聯鑣直向東前村樹色與山同乍回殘照烘林杪纔沒流霞落眼中幾曲高歌留宿鳥一聲長嘯欲凌風回思湖上秋林裏景物圖來各自工

  ·淩河春漲

  春潮雨過霽雲晴岸闊淩河波自平無事歌中稱瓠子好從靜裏聽流鶯溜須逆處堪垂釣水到渠成更可耕但得揚帆乘浪去定須有日到蓬瀛

  ·北嶺樵歌

  參差起伏勢嵯峨林木陰翳可執柯倦憩有時憑石臥破愁隨意唱山歌流泉滴滴聲同咽飛鳥嚶嚶韻最多莫羡爛遊 【 遊:柯】 山下客錦衣歸去究如何

  ·離峯積翠

  自古青山不白頭巍峩翠黛碧雲儔雨過山色堆新綠霜壓峯頭傲九秋遠近嵐光眼底現高低嶂影掌中浮登臨若可攀援上名譽應知播九州

  塔子溝紀略卷十一

  ●塔子溝紀略卷十二

  哈達清格素齋者

  附餘

  附餘者附其餘也餘者何紀畧之佚事也佚事而何為載之如歲之有閏河之有歧天地尚有其餘而此畧之餘獨不書乎書之為不知者道故摭其餘而附之其誰曰不宜

  藩封府第

  蒙古風俗

  蒙古旗員品級

  ○藩封府第

  喀喇沁貝子府建設於花匠營地方其地在塔子溝東南相距一百一十里

  敖漢王子府建設於老河沿地方其地在塔子溝東北相距五百三十里

  敖漢貝子府建設於驛馬圖地方其地在塔子溝東北相距一百八十里

  奈曼王子旗建設於月牙池地方其地在塔子溝正東相距七百五十里

  土默特貝子府建設於貝子營地方其地在塔子溝正東相距四百里

  土默特貝勒府建設於貝勒營地方其地在塔子溝正東相距五百五十里

  ○蒙古風俗

  蒙古賓主相見時賓至家先執白絹汗巾一幅名曰哈達雙手遞與主人而問好主人亦執哈達一幅回遞與客而問好此為尊敬之極禮

  蒙古所居營子之外將亂石堆成十三座蒙古呼之為鄂波以避邪神鬼祟每年四月十三日集眾宰猪羊設酒飯以祭之漢語則呼之為十三太保焉又每年五月十三日擇大樹下集眾以猪羊酒食祭之呼之為湯神以祈福

  蒙古住居門首掛立旗上寫經語祈保平安名曰摩尼

  蒙古每年正月十五六月十五日喇嘛誦經跳鬼男女圍集觀視與民人之迎神賽會同

  蒙古每於除夕至祖先塋上燒紙祭獻今亦有遵漢禮遇清明節拜掃者

  蒙古婚娶以牛馬羊酒為聘禮各稱其家之貧富以為數目之多寡蒙古每遇喪事不穿孝服其有餘之家棺殮之後即燒化三日後拾骨埋葬上蓋瓦亭無力之家棺殮後用土掩埋皆係逢七念經做飯蒙古每遇歲朝端陽中秋諸節或宰猪殺牛豐嗇亦視其家之貧富蒙古有疾病者請喇嘛大夫看病用藥如服藥無效即誦經祈禱蒙古所飲之酒以牛乳製造漢人呼為奶子酒酒有四等最佳者名稀爾粘次者名波爾達爾酥再次者名科爾粘再次者名阿爾粘又奶餅有甜酸二種奶皮有干稀二種又有達子米即??糜子米炒熟者奶子又有酸者其出產之物唯牛羊馬駝而已食物有風羊湯羊薰猪乃內地不可得者

  ○蒙古旗員品級

  喀喇沁貝子之子孫為塔布囊敖漢王子敖漢貝子西土默特貝子之子孫俱為台吉東土默特貝勒之子孫為塔布囊俗稱東土默特為蒙古爾金奈曼王子哈喇哈貝子之子孫俱為台吉頭等戴起花珊瑚頂二等者戴青金石頂

  所屬旗員共有八等

  一等為土斯拉氣係協理旗務付台吉即由台吉中挑選引見補授共有二員

  二等為和碩金即辦理旗務章京戴起花珊瑚頂只有一員

  三等為梅倫即協理旗務付章京戴藍寶石頂共有二員

  四等為甲喇即參領戴青金石頂共有二十員

  五等為章京即佐領共八十二員

  六等為哈番即旗下官員

  七等為轄即護衞俱戴水晶頂八等坤都即驍騎校戴硨磲金頂共八十一員

  以上俱係各王子貝子貝勒將屬下自行挑補

  西土默特貝子旗所屬七十二箭即佐領每一箭設立頭目章京一員管披甲人五十五名

  以上各員只有頂戴並無俸祿

  東土默特貝勒旗額設塔布囊土斯拉氣三員和碩金一員梅倫二員甲喇十八員章京七十九員坤都七十九員

  奈曼旗郡王額設土斯拉氣兩員和碩金一員梅倫兩員甲喇十一員章京五十員坤都五十員其品級頂帽與土默特旗同該旗所轄撥什庫即領催披甲等共七千二百九十名

  以上各員只有頂戴並無俸祿

  塔子溝紀略卷十二